引导动手操作 优化几何教学
2018-02-26广东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526533
广东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526533)
学习知识,应该更加注重自我发现的过程,因为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造自由的操作和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逐渐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一、引导动手操作,强化学习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多动手能让大脑更活跃,而多动脑也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圆柱体教具,让学生先观察,再对圆柱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用长方形硬纸板制作圆柱体。学生先准备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将其卷成一个圆筒,再准备两块相等的圆板,作为圆柱体的两个底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反复展开,观察长方形纸板与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得出结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其实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学生由于自己动手制作了圆柱体,了解了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其形状分别是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因而很快推导出了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动手操作和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引导动手操作,把握图形性质
几何图形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年纪小,判断力和概括力还有所欠缺,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增加动手操作活动,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三根木棒和头钉,并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于学生准备的木棒长度各不相同,因而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不相同,但三根木棒的顶端都是互相连接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画一画,使三角形跃然纸上,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教具让学生拉一拉,学生发现无法通过拉扯使三角形变形,而四边形则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生变化,于是很快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上述教学,通过制作三角形、拉扯三角形的操作,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由于教师营造了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三、引导动手操作,促进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关于探究平行四边形稳定性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发表看法。
师: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是通过什么现象来猜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
生1:我们是根据生活中的情景来猜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
生2:不管怎么用力拉三角形框架,它都不会变形。
师:那么,大家认为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如何?
生3: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不好,因为我看到很多电动门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但这些门都是可以伸缩的。
生4:装水果的网兜也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它也是可以活动的。
生5:可以做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模型,然后在两个顶点上用力拉扯,如果能使之变形,就说明它不稳定。
……
这个做框架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能够被轻易拉动。上述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将问题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发产生类比和猜想,为探究提供了素材。这样教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探究的方法,且这种探究意识将会使学生受用终身。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进行学习,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