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探析
2018-02-26张玲
张 玲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翻转课堂,就是将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前结合微课件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1]
以《分数乘整数》为例,课前,我们教师要结合分数乘整数的内容设计并制作多个微课件,如通过复习整数乘法意义来导入分数乘整数这一新知的微课件,教师可以出示几个练习题目,3个2是多少,3个11是多少,1/10+1/10+1/10=?,3个1/10相加还可以怎样计算,等等。让学生在复习新知的过程中,进行类比、迁移,进而很好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当中;如进行新知的示范讲解的微课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列出若干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式子,让学生在式子计算过程中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如引导学生对自主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的微课件,在该微课件中,教师要呈现几道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2]
制作好以上微课件后,教师要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者学校的微课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来自主查找答案。现代社会背景下,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只有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会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提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之间是 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地实施分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相应的微课件有所收获和发展。
例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内容、难度层次不一的微课件。如针对学困生的微课件,主要就是最基本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的方式,慢慢地培养学困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是出示一些整数混合计算的练习题目,然后再出示一些分数混合计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观察和计算中认识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相同;如针对中等生的微课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数混合计算运算定律的复习,让学生在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进行灵活运用;如针对优秀生的微课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教师循序渐进地播放不同内容层次的微课件,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构建知识的乐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数学内容中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我们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进而降低数学内容的学习难度。
例如《确定位置》,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一个教室的座位表。教师指着情境图片中具体座位上的学生,让学生对其位置进行描述。在课堂伊始阶段,学生有可能对学生的排和列存在分歧,因而学生们的描述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再将情境图片中的一个个学生变成一个个小圆圈,即把第一个课件图片换成一幅点子图,并告诉学生,为了让位置的描述更加清晰和统一,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行列的约定,接着再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描述,然后教师板书,并引导出数列的概念。
当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清晰的构建之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不同内容的情境图片,如瓷板砖的情境图片,如公园内各个景点的情景图片,等等,让学生对各个位置进行观察和描述,进而促使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知识技能。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不断地将其与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整合,让学生乘着信息技术这一翅膀,自由翱翔于数学知识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