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开辟语用“练兵场”
2018-02-26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223800孙宏琳
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223800)孙宏琳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按照教学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课文,具有多元化的阅读价值,为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足文本,我们可以为学生开辟出一块语用“练兵场”。
一、积累词句,打好语用之基
要达成有效运用语言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积累。教材中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文本,是学生学习与掌握语言的最佳素材。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词语之美,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揣摩,真正理解与掌握这些优美的文字,并学会合理地运用。三年级课文《东方之珠》中将“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等四字词进行叠加运用,形成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美妙效果。教学中,笔者先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感知词语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后,又出示一张本地的城市夜景照片。学生模仿课文中四字词语叠加的方法来描写本地的美丽夜景,较好地完成了从课文积累到实际运用的递进。
二、品味语言,习得语用之法
入选教材的文本,每一个词句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的结果,有的荡漾着情感的涟漪,有的绽放着人性的光辉,有的凝聚着精神的力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五年级课文《爱如茉莉》中写道:“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知道“探”字的意思吗?做一做动作也行。
(学生做了一个“探”的动作)
师:可用哪些字词来替换文中的“探”字?
生:照、射。
师:大家思考一下,文中为何要选用“探”字,而不用其他的字?
生1:用“探”字,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体现了阳光的“温柔体贴”,让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生2:“探”字很有人情味,让我感觉阳光是轻轻地、悄悄地,是不想打扰病房中的人。
生3:爸爸妈妈执手而眠,这么美好的画面连阳光也被深深感动了,它不忍心打扰爸爸妈妈,所以就轻轻地、悄悄地探了进来。
师:对啊,此时的阳光也如映儿心中所想一般,不忍心打扰这静谧的时光。在这里,所有的字词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让我们再读一读。
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体会到了作者选择词语的准确性,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创设情境,营造语用之场
儿童运用言语时,必须具有适合的语境,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才能有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人文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语文现场氛围。
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剪纸: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一头老牛出神地望着一只蹦跳着远去的小兔子。《感恩的心》的乐曲响起,我深情地说:“身在大学校园的‘我’看着姥姥寄来的这幅剪纸,思绪万千,热泪盈眶。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这一刻,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向敬爱的姥姥说呢?”感人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深情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意境中,由文中的姥姥联想到自己的姥姥。在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氛围当中,他们心生感怀:“姥姥,您给了我快乐的童年,我永远感谢你!”“姥姥,天冷了,剪纸时您一定要坐在暖炕上,您的那条老寒腿可不能受凉。姥姥,多保重!”……学生的表达从文本出发,又走进了生活,情智齐飞,既有浓浓的情,又有深深的思。这就是在人文情境中孕育出的和谐与精彩。
四、扎实训练,提高语用之能
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语言实践”这一方法。只有借助于实践,才能将知识与运用紧密结合,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巧用留白,想一想
中国画注重留白,文本中也有大量的留白,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留白,给予学生充分的说话训练空间,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船长》一文描写了在紧急关头,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船长镇定地指挥着,故事的结局激荡人心,让人生发出许多感慨。可是,到了最后,船上其他乘客和船员似乎都不见了,这个留白给了学生言语表达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还原文字与情节,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当救生艇缓缓驶离之时,生还的人们从朦胧的海雾当中看到船长平静地伫立在舰上,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样的设计可以打通学生与文字之间的隔阂,促成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让学生在想象与交流中发展语言,提高语用能力,更加深他们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深化他们对文本主旨的领悟。
(二)精彩语段,仿一仿
教材文本中有不少优美的语言段落,或是较为整齐的句式,或是同时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来掌握其中的语用技巧。
课文《莫高窟》当中描述飞天的语句,充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来展现飞天的动感,这是训练学生语言的优秀范文。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几张优美的飞天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用“有的……,……;有的……,……”的相同句式来仿写飞天的优美形态。“壁画中的飞天有的双手合一,默默祈祷;有的舞弄彩带,悠闲自得;有的手执玉笛,吹奏乐曲……”学生用笔思维,模仿语言,又进行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用能力。
(三)特殊手法,学一学
教材中的一些优秀文本,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常常会使用特殊的表现手法。教师可在教学中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学会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在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也没有人管。”此段话采用复沓的修辞方式,展现出园子里植物生机勃勃的生长景象。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说说此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接着将“愿意……就……”除去,让学生将改写的句子与原文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愿意……就……”的句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园子自由自在的特点。我又因势利导:“作者运用的‘愿意……就……’的句式就是为了表现事物的自由,更是为了表达自己自由自在的心境。对于同一种事物,由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述方式,这种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最后,我让学生学一学“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习得表达技巧,提高语用能力。
总之,唯有真正立足文本,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好文本,才能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让语用之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