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情感齐飞,让散文教学更有效

2018-02-26江苏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眼柳树散文

江苏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较大的比重,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散文重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与情怀,更易于展现作者自身的认知和情感。因此,散文的教学就应该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强化对情感的观照,引领学生以散文的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与散文情感的逐步感悟和融合。

一、依托画面,在想象拓展中激活情感

有人说,散文是一曲心灵之歌。作者就是要借助对事件、事物和景色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幅生动、形象、可感的画面,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文本语言所描写的画面,引领学生进行揣摩、想象,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最后的语段这样描写:“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我的期待。”这是一幅简单的画面,但简单的画面中却满含着姥姥对作者的深情。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等词语感受姥姥对“我”的思念和期待,并透过语言,由表及里,感受作者对故乡、对姥姥深深的思念。

在教例中,教师正是紧扣文本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深入想象中还原画面,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紧扣文眼,在品味体验中体悟情感

散文作为一种抒情性文本,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常常会用“文眼”将所有的情感聚集起来,使得情感的抒发都紧扣中心,凸显散文“神聚”的特点。

如,《安塞腰鼓》一文,“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了四次,是作者从不同维度描写安塞腰度的自然感叹,同时在表达上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便是散文中典型的文眼。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这一文眼,感知文本的内在结构,洞察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构思;同时,也利用文眼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如同腰鼓的鼓点一般,一阵猛似一阵,真正感受安塞腰鼓所蕴含的非凡力量和气势。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散文的“文眼”,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认知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聚焦对比,在辨析观照中融合情感

在散文创作中,作者的情感很多时候都是借助对比的方式加以表达的。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作者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作者的真情。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以优美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一株粗壮的柳树,在经历了高原风雪的侵袭、雷电的轰击之后,成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作者在描写这株柳树的同时,还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灞河上的柳树。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描述这株柳树之后,为什么要描写灞河上的柳树?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描写灞河柳树的语言上,引导他们深入作者描写的内容中。此时,学生逐步意识到作者其实就是想借助灞河柳树与高原上柳树的对比,凸显高原柳树顽强不屈、艰苦卓绝的品质,更借此告诫所有的读者:要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一样,面对困境时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教学中,教师正是紧扣课文中大段的对比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促进学生内在情感与作者情感的交融,这正是散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利用模仿,在迁移训练中表达情感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模仿是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教材中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多重诵读中感知语言的魅力,从而促进他们言语能力的发展。

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作者对云雾进行了这样的描写:“眼前的云雾……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感受云雾变化之快,并紧扣课文中“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等词语体会这种语言形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随后,教师引领学生以“晚霞变化真多”为中心句,进行仿写,要求他们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练笔片断中。这样,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散文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体,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散文的文体特点,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语言和情感的融合上,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语文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眼柳树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柳树的春天
散文贵有“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