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儿童视角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8-02-26江苏启东实验小学226200
江苏启东实验小学(226200)
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只有基于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点,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凭借自身对文本一厢情愿的解读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教学严重偏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研制内容、遴选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一、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儿童视角下的阅读教学不是任由学生随意而学,而是在考量学情和文本之间的落差中,研制出适切准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的突破口,为儿童解读文本开辟渠道,有效地培养他们阅读文本的能力。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教师紧扣文中的“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关键句,组织学生思考:“小珍珠鸟是怎么信赖作者的?作者又是怎样逐步获取珍珠鸟的信赖的?”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将文本蕴含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领学生进行感悟。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人鸟相处的美好画面:伏案写作、趴在肩头、咂嘴做梦……在这一系列画面中,学生从自己的视角体悟到画面的温馨感和信赖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境界呢?教师引领学生再回过头来感悟语言。学生联系上文中“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飞来飞去”等,切实体悟小珍珠鸟对作者逐步信赖的过程。这时,教师顺势追问:“什么才是真正的信赖?人与鸟之间的信赖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这样,从儿童独特的视角出发,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的思想情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引领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品味。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了作者步步为营的写作思路,更全面理解了“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深刻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二、明确认知方式,让学生顺势而下
基于儿童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需要具体落实的理念。儿童有着与众不同的认知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思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展开教学。
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扣题目中的“励志”一词提出问题:“立下了什么志向?为什么要立下这样的志向?结果怎样?课题为什么要用‘励志’,而不是‘立志’?”借助这些问题,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文本的内容上。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知道了徐悲鸿是在受了外国人的侮辱之后下定决心学画的。这时,教师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要具备怎样的傲气?”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徐悲鸿的思想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体验,当教师再引领学生关注描写徐悲鸿“一画就是一整天”等关键性词句时,他们便能将徐悲鸿的表现与自己进行联系对比,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感受作者对比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体悟到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
三、紧扣认知需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体悟等理解性的层面中,而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联系,最终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先以生动而翔实的语言描绘了老天鹅率先破冰的过程,随后又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其他天鹅集体破冰的场景。不少学生就提出自己的疑问:“作者这样写是不是有点重复了?”教师引领学生对比这两段文字,让学生感受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具匠心。然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点、面所指向的内容,体会点面结合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并选择其中一个特别的点、面说一说。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练笔,这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将教学停留在理解上,而是播放了视频,为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练笔资源,契合了学生发展能力的需要。
阅读教学就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积累运用、思维表达,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