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个案分析报告

2018-02-26孙晓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任性行为习惯

孙晓娇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朱家洼幼儿园 山东青岛 )

案例:

当今社会我发现许多孩子身上被扣上了“自私”、“任性”的代名词,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和爱护他人。难道他们天生就不会关爱别人吗?

幼儿园有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儿,据我了解他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鑫鑫踢球时踢出去的球从来不捡回来。起初我以为他是忘记了游戏的规则。可是鑫鑫一次又一次的这样做,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不是不记得游戏规则,而是故意不去捡球。踢出去的球,总是让别人帮助他捡回来,并且他通常以一种命令别人的口吻让别人“帮助”他。整个活动下来,别的小朋友俨然成了他的“小助手”。

他吩咐别人干这干那,自己脸上却洋溢着笑容站在原地等待小伙伴把球捡回来。我认为鑫鑫的品行出现了问题,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启蒙期,是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当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使他从小形成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霸道的良道德意识。

一个孩子的品行、品质需要家长、教师树立好榜样,并帮助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品质行为。因此,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针对鑫鑫这个情况作出对策。从小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比给予幼儿任何财富都重要。

家庭因素和环境肯定影响着鑫鑫的心理和行为。就此我了解了鑫鑫在家中的情况及父母对其的教育得知,鑫鑫在家中做任何事情父母总是会阻拦。即使是鑫鑫主动提出来的,像是帮妈妈扫扫地,妈妈都会上前阻止,鑫鑫的妈妈觉得鑫鑫扫不干净并且桌角会碰到鑫鑫。他们在这种小事上都会让鑫鑫急忙避让,何况其他的事情了。作为家长他们过分的溺爱孩子,抑制了他们的发展,生怕他们做不好,生怕他们受伤。

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就有了这样的心理,认为有一个孩子,他就是家长的宝贝,因此让孩子在他们的“怀抱”中教导幼儿,我认为这样并不好,正是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环境中,鑫鑫才会变得如此任性和蛮横霸道。因此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毕竟家长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一辈子,终有一天他也会长大,要让他们学会体验生活,才会得到全身心地发展。

其次是教师,当发现鑫鑫有这样的行为时,应该上前阻止。我在发现后于鑫鑫谈话时,不断引导他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他明白这样做不对,并且不可以继续有这种行为。其次我和他讲了道理,让他也明白别的小朋友也要参与到活动中,不可以只为他一个人服务,大家都是公平的。要学会疼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鑫鑫听到我说的话会感到愧疚和自责,从他的脸上就能流露出,那时我觉得,鑫鑫意识到了自己是不对的。我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和批评,我让鑫鑫继续参加到户外活动中,当他再次踢球射门后,我喊了鑫鑫一下,并且用手指了指球的方向,鑫鑫迅速的跑了过去把球捡了回来。

分析总结:

由此可见,做家长和教师的责任很重要,只有家长和教师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缺失了任何一部分,都会使我们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成为无私的人。我相信如果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鑫鑫也会成为一个会关爱别人的好榜样。

在幼儿这个关键的时期,许多行为品质在这时已经培养或形成。我们就要格外的留意每个孩子,我认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应当建立在正确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抓住机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关键。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比如:在平时的阅读、听故事中,多为幼儿讲解名人故事和崇高精神的材料,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在这些过程中接受教育。环境是成长的摇篮,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幼儿观察与发现身边的美与丑,以恰当的方式提示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或缺点,让他们在对他人取长补短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受到自我教育。

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同伴,爱是一种互动,多给孩子点机会和锻炼不是什么坏事情,毕竟他要自己学会成长,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幼儿从童年起就对别人多尽一些义务,是十分重要的。”如今许多幼儿在备受关爱的环境里成长,却缺乏关爱他人的品质。

因此要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让幼儿在爱中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任性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千万别任性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任性者的搞笑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戴上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