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习惯性违章为习惯性遵章

2018-02-26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赵益

机电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班组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赵益

在一档以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节目中,一名出租车司机接受了采访,他三十年如一日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却从未出过一次行车事故。当主持人问到他秘诀是什么的时候,他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每次开车前,都要把车仔细的检查一遍,上路后严格按规章行车,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良好的安全习惯让他受益终生。

然而坏的习惯则危害无穷。据统计,90%的事故与人员违章有关,80%的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所致。这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验证过的结论,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认清习惯性违章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规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分析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主观因素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决定。

1.1 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

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主要体现在行为者对后果的价值判断,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侥幸心理。由于违章不会必然导致事故,部分员工把事故认为是运气差的结果。在见识到偶尔做出违章行为不会造成事故后,使违章行为得到鼓励,进而演变为习惯性违章。

取巧心理。为贪图方便、减少工作量,部分员工擅自更改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状态等。在未收到惩罚后,使违章行为得到鼓励,进而演变为习惯性违章。

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部分员工(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擅自更改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状态等。在收货利益后,使违章行为得到鼓励,进而演变为惯性违章。

偷懒心理。为减少工作量,部分员工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未受到惩罚后,使违章行为得到鼓励,进而演变为习惯性违章。

1.2 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做出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本单位近年来发生的事故中,有数起是由调度、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此类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逞能心理。部分员工自以为是,自恃技术高人一等、熟悉现场,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现象。

帮忙心理。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起重作业时不方便穿绳、牵车转序作业时人手不够,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状态的情况下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部分员工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而去冒险工作。

自负心理。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而不是停止操作或工作,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强行将防误操作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

1.3 文化氛围对个体的影响

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此类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众心理。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管人员、中层干部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同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盲从心理。在新员工入厂开展班组级安全教育或其他班组教育时,一些经验老道,技术强的老师在授课时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员工,员工如果不加辨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好奇心理。生产工作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处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客观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使员工遵章行为较为困难,促使员工做出违章行为。

2.1 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

由于人机界面不符合操作安全、高效、方便等要求,配置的安全器具或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设备等不符合员工使用情况等,导致员工不愿意使用工具、劳保用品,不按规定要求操作机械设备。

2.2 作业环境不适

工作现场噪音、高温、高湿、臭气、空间狭窄等恶劣环境将导致工人因急于完工而违章作业。

2.3 生产管理不善

因企业组织不当、管理疏忽、违章指挥等,导致员工工作心态消极,使主观违章因素得到加强,促使违章现象增加。

■多种工作方式相结合深挖习惯性违章行为

1 寻找习惯性违章方法之——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工作采取开放性答题的方式,广泛征集员工对于身边存在的习惯性违章现象。

2.寻找习惯性违章方法之二——经验反馈法

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具有历史原因,因此从历史事件中找寻习惯性违章的渊源有助于典型违章行为的确定和解决。查找近3年的安全检查台账,找出习惯性违章。

3.寻找习惯性违章方法之三——现场观察法

作者根据近几年安全检查结果,记录下了本单位有30多种习惯性违章行为,并分析了违章心理状况。

本单位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高处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使用天车牵引车辆进行转序天车交接班记录本周检、月检记录不全钻床工作业时佩戴手套剪板机未使用防护栅栏翻转胎翻转作业时作业人员与车体一起翻转员工未使用铜质工具开启油漆桶组装车间多处轴流风机直接将电源线接到配电柜。相关方未使用专用器具转运气瓶部分配电箱使用时门未关闭电焊机二次侧盖未放下车辆停放时未放置“铁鞋”电器上烧水或放水杯吊运长大件无牵引装置叉车作业遮挡视线厂内车辆超速行驶①冒险心理,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作业人员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②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安全带悬挂位置设计不合理,不方便①冒险心理,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作业人员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②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卷扬机等设备未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配置,经常超载而损坏偷懒心理,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①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钻床设备冷却装置损坏需要人工加水;②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时间,使用完手套搬运配件后未摘下手套;③冒险心理,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较麻烦,作业人员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自负心理,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而不是停止操作或工作,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强行将防误操作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①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时间,盲目加快进度;②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③逞能心理,自恃技术高人一等逞能蛮干;①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②从众心理,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没有问题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逞能心理,自恃技术高人一等逞能蛮干;偷懒心理,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①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②从众心理,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没有问题;③偷懒心理,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①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②从众心理,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没有问题;③偷懒心理,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①侥幸心理,由于违章后出现事故的几率低而心存侥幸;②从众心理,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该没有问题;偷懒心理,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①逞能心理,自恃技术高人一等逞能蛮干;②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次转运物件过多①逞能心理,自恃技术高人一等逞能蛮干;②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时间,盲目加快进度;

■防范习惯性违章对策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原因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习惯性违章的要害,在发现了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后,没能有效的对员工进行教育,以致安全管理层层衰减,逐级粗化。

如何才能纠正习惯性违章呢?只有培养员工处处注意安全,时时关注安全的良好的安全习惯,才能有效地遏制和纠正习惯性违章,避免事故的发生。

1.有效开展安全教育

根据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通过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职工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逐步增强安全意识。

2.树立正面典型

用正面的宣传替代负面的责备。在每个车间打造一个标准示范班组,加强对示范班组的监管以及宣传工作,以点带面,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拥有良好安全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把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对屡禁屡犯者,应该“小题大做”,从重处罚。

3.规范“师带徒”培训

规范班组员工“师带徒”流程,监控新员工技能培训过程,确保新员工接受的操作行为规范合理。重点关注班组长、车间调度的行为规范。强调班组长在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一方面,以身作则,做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率,另一方面,做好班组内的安全宣贯和监督指导,充分发挥基层作用。

4.改善安全条件

要尽可能为职工执行安全生产规章提供适宜的条件,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等。从人性化的角度为员工营造主动遵章的环境,使规范操作、按章办事有安全感。

5.创造安全氛围

在作业场所布置安全标语和安全作业要点提示牌,在危险部位和事故多发处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形成一种安全的氛围,一种安全生产的大环境,置身其中,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引起对安全生产的高度注意,自觉地遵章守纪。

6.编制反习惯性违章培训教材课件

将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编制成体系化的培训教材,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并作为长期班组安全活动的教材,与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等相结合。

7.将习惯性违章作为监察重点

将发现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作为现场观察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指导的方式持续地帮助现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定期开展反习惯性违章自查活动,查找通过多项工作仍不能解决的违章行为,进一步分析其原因,通过多种管理手段进行纠正。

■结束语

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紧锣密鼓的安全教育时段,不良习惯可能会暂时遁身隐形,而一旦放松教育与监管,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可能“回潮”“反弹”。只有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严格教育和约束,才能确保不良的生产习惯不会“旧病复发”。

猜你喜欢

习惯性违章班组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由“咬文嚼字”说一说反违章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打 车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抓拍违章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