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8-02-26石爱兰
石爱兰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通 226002)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及临床实践模式的改变,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变,患者生存率虽逐年提高,由于患者从癌症发现、诊断到相关治疗乃至预后康复阶段,需要承受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易产生癌因性疲乏[1]。现代临床医疗理念认为,针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不仅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更要注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降低患者自身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其身体状态的影响,所以在癌症患者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协同护理工作小组模式对肺癌肿瘤患者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收集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共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70.6±3.1)岁,TNM分期显示I期患者6例、II期患者4例、III期患者6例、IV期患者1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69.8±3.5)岁,TNM分期显示I期患者4例、II期患者4例、III期患者8例、IV期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1)成立专门的协同护理工作小组,本次护理干预的小组成员包括肺癌护理专业研究人员、临床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等,所有小组成员均有相应的职责,各自处理好护理任务并且相互进行配合。其中肺癌护理的专业研究人员负责总结科室肺癌护理的临床经验,查阅协同护理肺癌的专业资料,帮助在小组内部传递信息、沟通交流,制定护理计划并监督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科室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完成各项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反馈,完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心理咨询师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营养师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康复治疗是负责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康复方案。(2)协同护理措施落实的具体方法:护士负责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解释本次护理干预的作用与预期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要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教会患者家属一些日常护理的方法,方便监督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管理行为;向患者发放癌因性疲乏表并教会患者评估的方法,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营养师需要与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沟通,评估患者潜在的营养管理风险,是否存在影响不良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康复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为其制定肺癌康复护理方案,比如太极拳、散步,这些方式都比较温和,不至于让患者感到疲劳;心理咨询师需要多患者做好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分析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这些负性情绪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自我护理情况。癌因性疲乏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22个条目,从患者的情感、行为、躯体、认知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0分-4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疲乏程度越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从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分为0分-172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 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好于对照组,见表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30/30),对照组为80%(24/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6.667,P=0.009)。
3 讨论
协同护理干预是在医院现有医护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协作,充分发挥职业特点,形成一个稳定的护理环境[2,3]。
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加之人们对医护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必须要积极创新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纠纷问题。但是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工作压力较大,所以协同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在发挥护理人员各自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家属、患者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4]。肺癌是近年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病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对医护人员的指导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也就是文中所涉及的癌因性疲乏,在协同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患者从主观上更愿意配合护理干预,负面情绪明显减轻,癌因性疲乏也随之降低[5]。同时,协同护理注重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患者家属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监督、督促,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可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好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可降低癌因性疲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
表1 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Mean±SD,分)(n=30)
表2 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Mean±SD,分)(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