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五点”增“五力” 培育产业富民新引擎

2018-02-26邬康生王荣军江苏省宿迁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富民低收入全市

邬康生 王荣军/江苏省宿迁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戚善成 摄

补齐富民增收短板,关键在培养“造血”功能,重点在产业支撑带动。宿迁是江苏省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的地区。2014年12月,被国家确定为扶贫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六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市致力于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

夯实农业结构调整基础点,增强产业富民内动力

制定宿迁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在此基础上配套编制生态高效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以及西南岗、成子湖、涟沭泗结合部等三大扶贫开发重点片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和重点工程项目,细化产业空间布局,细分基础设施配套内容。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22万亩,累计达到356万亩。坚持精细化调整。重点围绕“减少传统作物,扩大高效品种;减少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减少面源污染,扩大生态种养;减少初级产品,扩大加销能力”的“四减四扩”目标,到2020年全市增加高效品种面积100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农产品网上销售占比达到50%以上。突出特色化经营。在全市以优质稻麦为基础,精品花木、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为主导的“1+4”特色产业集群基础上依托重点片区资源禀赋,坚持“特色+规模”发展导向,按照“1+2+N”产业布局,推动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形成1个优势主导产业、2个优质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内动力。2017年,全市新增果蔬园艺、优质水产、生态畜禽等高效农业项目150个,面积20.63万亩。121个涉农乡镇规划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基地)131个,已建成67个,带动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近30万亩。

选好重大项目建设着力点,增强产业富民支撑力

突出项目招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8+2”专场农业招商活动,“8”即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分别举办一场特色农业招商会,“2”即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暨产业富民项目对接会”,由市农委、市台办联合组织开展“对台农业招商活动”。2017年1~10月份,全市累计招引生态高效农业项目122个,总投资124.4亿元,带动本地农民就业1.4万人,实现生态农产品销售18.38万吨。总投资6亿元的正大蛋鸡项目成功落户泗洪,项目建成后,带动西南岗片区2243户、近万名低收入人口就业,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整体脱贫。突出项目对接。2017年11月21日,举办宿迁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暨产业富民项目对接会,邀请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150多家,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市、县(区)共和省内外客商达成合作项目169个,协议总投资36.57亿元。突出项目考核。出台《生态高效农业重大项目推进考核办法 (试行)》,分规模基地类、设施农业类、产品加工类进行跟踪考核。除考核项目规模、投资额度外,突出考核项目的带动农户增收效应。

把握新型业态发展特点,增强产业富民扩张力

围绕发展“大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注重培育新型业态,与休闲创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旅项目打造等在空间上有效对接,延伸产业富民链条。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开展特色农业小镇、休闲观光示范村、休闲农庄、主题农园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培育省级农业特色小镇7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突破350个,带动5000多低收入农民就业创业,2017年1~10月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24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5.2%。加快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支部+电商” “服务商+低收入农户” “园区+孵化” “产业链+低收入农户”等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低收入农户开展网上创业、参与线下加工。全市建成8个省级电商产业园、7个地方特色馆、114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392个行政村实现村级网店建设全覆盖。拥有“中国淘宝镇”6个、“中国淘宝村”50个。农产品网店达3万家,触网农产品4600余种,2017年1~10月,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69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5000多个低收入农户成为网商,5.2万低收入人口直接参与网络经济。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退渔还湖、退渔还湿工程和生态恢复工作。发挥宿迁独特的生态优势资源,完善生态旅游扶贫规划,打造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做足水文章,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扶贫带动成效明显的环湖、环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三台山森林公园、洪泽湖、成子湖、骆马湖戴场岛、新庄镇杉荷园等生态旅游资源,开辟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找准实施精准扶贫结合点,增强产业富民聚合力

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三大片区”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市14.6万低收入人口和5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了脱贫。2017年有望实现新增脱贫人口15万,4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实施菜单式扶贫。突出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分类帮扶,创新特色种养、光伏扶贫、公益岗位、“股份+”等各类扶贫“菜单”,因人精准施策,一户多策、一人多策确定帮扶措施。2017年,全市编报实施直接到户项目1.6万个,统筹项目297个。促进“家门口就业”,积极引进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三来一加”项目,吸纳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2016年以来,实施“家门口就业”项目893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6.9万人,人均增收1.2万元。培育带动型产业。西南岗地区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产业发展类项目,重点推进峰山碧根果基地、天岗湖林果、魏营镇西瓜、草莓饮料生物加工产业化培育,不断提升农民生产和农业经营收入。成子湖片区着力培育以生态旅游、优质林果和标准水产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依托近4万亩水面资源,做大做强“青虾之乡”品牌,建成青虾繁育基地。245省道沿线浅水藕套养小龙虾项目面积20000余亩,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片区内已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特色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5万亩,建设家庭农场16个、特色专业合作社20家。省级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正在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涟沭泗结合部片区突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重点发展果蔬、瓜蒌、水八仙、甜叶菊等设施高效农业和生态稻米产业,推进发展花卉苗木、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等产业,努力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 产业带动增收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

抓住要素保障支持关键点,增强产业富民驱动力

政策支持跟上。各县(区)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沭阳县出台《沭阳县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奖励办法》,泗洪县出台《泗洪县特色农业(渔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宿城区出台《宿城区特色农业发展引导资金奖补办法》等,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资金使用上,坚持同向发力,用好省级配套每个县850万元产业富民资金,实施“短平快”产业富民项目25个。市财政拿出1920万元,用于市区重点乡镇(每家200万元)、经济薄弱村(每村20万元)发展产业项目和耕地保护。机制创新跟上。在省纪委“5+2”的基础上,结合宿迁实际,提出“8+3+2”机制建设内容。“8”主要指宿迁三县五区党委政府、纪委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精准脱贫的职责;“3”主要指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和连沭结合部三大片区;“2”主要指对两个方面强化监督推进。一方面强化市委农工办、市农委部门产业引领脱贫致富工作职能;另一方面强化市纪委对三县五区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推动政策落实、措施落地、项目落户。督查考核跟上。加强督查考核,建立产业扶贫县域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联合督查、行业检查、第三方评估,对每一个产业富民项目,采取材料检查和现场核查相结合,既看项目面积、投资规模,又看带动效应、扶贫效果,每个项目都到场,进行GPS定位上图、建档立卡,跟踪管理,督查结果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挖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优秀范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79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落户省重点帮扶县

为进一步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江苏省农委与江苏省财政厅2017年第三季度共同落实1.02亿元资金,支持省重点帮扶县建设农业产业富民项目。经各省重点帮扶县筛选,落实79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投资总额达2.52亿元,其中社会资本1.43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带动约3000个低收入户和52个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呈现三个特点:实施多主体,以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为主。项目实施主体包括乡镇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其中由乡镇政府实施的项目25个、村集体实施的24个,两者合计占项目总数的62%。产业多类别,以种植业和园艺业项目为主。项目涉及种植业、园艺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创意休闲农业及综合种养等多个产业。其中,种植业项目42个,占总数53%;园艺业24个,占总数30%。带动多模式,受益主体是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79个项目通过土地租金、打工工资、经营收入和参股分红等形式,增加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的收益。从对低收入农户的带动看,以带动打工就业为主;从对经济薄弱村的带动看,以经济薄弱村直接承接农业产业化项目,获得经营性收入为主,17个经济薄弱村可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猜你喜欢

富民低收入全市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娶低收入老婆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