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2018-02-25周龙

科技视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路由信息化评价

周龙

【摘 要】该教学案例恰当地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多角度、多层次的强化“理论知识的认知,实践技能的掌握”。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连接,基于信息化手段,科学量化每一个评价环节,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4-006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23

(1)教材分析

《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选自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组建与互联》第2版项目九中第一个项目“应用OSPF路由协议实现区域网络全互联”。该项目主要内容是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理解和配置,以及简单工程案例的实施。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的必备知识。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专业学习热情处于培育期,已经学习了静态、RIP等路由协议,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有一定困难。同时,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兴趣浓厚,适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展开学习。

(3)教学目标

笔者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岗位目标定位于网络设备调试员、网络监控工程师、中级网络管理员。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分析确定以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掌握OSPF协议的原理,了解链路状态算法;学会OSPF规划设计和配置方法。能力目标:能运用OSPF协议进行规划和设计,实现区域网络互联;能针对OSPF配置常见错误进行排错。情感目标: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OSPF规划设计和配置方法。难点:理解OSPF工作机制。

(5)教学策略与方法

笔者基于教学理念和学情实际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项目情景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借助微视频、动画、模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6)教学过程

本次课结合课前探索、课后拓展,遵循理论认知与技能掌握的学习规律,将课堂实践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新课讲授、在线测试、仿真模拟、项目实施)。

课前探索部分:学生通过学习通接受预习计划,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课程视频、预习文档,完成测试题并思考预留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对OSPF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确定课堂讲授的侧重点,通过分组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部分:

1)新课讲授

首先播放情境动画,“位于安徽的小A现在急需将手中的文件发送到北京的分公司,于是他来到了快递网点,并且要求以最快的时间发送到目的地。因此,快递公司为他选择了一条从——山东——河北——北京的最优路线,隔天快递就寄达了北京。”引入动画图例见图1。那么,这条最优路线是怎么产生的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

图1 最佳路径产生动画

将OSPF工作机制比作快递派送进行讲解。首先在快递网点数据库中将所有安徽的邻近中转站放在一张表中(邻居表),然后将从安徽到北京的所有可行路线放在可行方案表中(拓扑表),最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时间最短)计算出最佳路线存储在最佳路线表(路由表)中。

对应于OSPF工作机制(见图2)则为启用OSPF协议的路由器,将与其物理直连的且运行OSPF的路由器作为邻居放在邻居表中。并且互相通告自己的网络拓扑建立拓扑表,同一区域内所有路由器都具有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拓扑表)后,通过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计算并产生路由表,而路由表只存放最优的路由条目,并将其他路线作为备选存储。

图2 OSPF工作机制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动画视频结合教师讲解,使抽象过程形象化,最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OSPF的工作机制,掌握多路访问网络类型中OSPF邻接关系形成(5种报文类型及7种状态)。然后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抛出问题,结合微视频逐个分析工作机制中的抽象概念,逐步化解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链路状态等概念,从而击破教学难点。

2)在线测试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测试,重点考核理论运用与分析。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再次进行测验,对比找出自己预习时出现的知识盲区。

设计意图:笔者根据测验结果并对比预习测试的结果进行重点讲解,夯实理论基础,进一步巩固教学难点。对于知识盲区,利用教学平台中的学习资料,课后继续在线学习。

3)仿真模拟

学生登录教学平台,根据地址规划表分组完成相应的IP地址规划,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规划点评,并在模拟器packet tracer完成网络拓扑的搭建。基于活动向导的仿真模拟(见图3)。

图3 基于活動向导的仿真模拟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仿真模拟器,讲练结合,突破了实验室、设备、种类与数量的限制,方便学生实践学习。

然后教师在packet tracer上结合案例讲解单区域OPSF命令的配置,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结合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料完成相应的配置。模拟器的活动向导功能可以实现系统评分、自我纠错,使配置过程可追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突出重点。

4)实战演练

虚拟实验完成后,为了巩固OSPF配置命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设计了实战演练环节:

第一步:实战PK,教师给出网络搭建的拓扑图,全班分为两个公司进行PK,公司内部分工明确、协同工作,最先访问到门户网站的公司获得胜利。

第二步:测试验证,学生还需在各公司之间进行连通性测试,并记录路由协议、邻距表、连通性测试的结果并上传到平台。

第三步:归纳总结: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记录问题单,教师根据问题记录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使用flash课件来提升原理的认知,使用QQ群、微信群来实现课下的有效交流沟通,进一步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种竞争性的环境中收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7)课后拓展部分

本环节要求学生第一:在设置的特定场景中收集网络错误的相关信息,分析数据并提出故障的解决方案。第二:根据工程要求完成网络设备的搭建与配置。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部分,其中结果性评价包括在线测试、仿真模拟、实战演练、巩固拓展等部分的得分。过程性评价基于学生在课程讨论中的表现,例如网站访问量、学生的讨论次数、作业情况等,该分析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等。

(9)教学反思

本次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微视频、动画、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将课前、课堂与课后紧密连接。以学生为中心,学做合一,讲练结合,强化“理论知识的认知,实践技能的掌握”。从理论知识的初步认识到基本掌握并开展学习性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并逐步开展应用性实践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通过效果评估与归纳总结完善教学效果,使得学习者获得理论与技能的进阶。

猜你喜欢

路由信息化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探究路由与环路的问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PRIME和G3-PLC路由机制对比
信息化
WSN中基于等高度路由的源位置隐私保护
eNSP在路由交换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