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澳合作办学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2018-02-25赵转王迪李强

科技视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赵转 王迪 李强

【摘 要】实现学生到员工、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在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电力相关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必要继续改革、创新和实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其重要作用非常突出。继电保护课程长期以来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费时费劲,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中澳合作办学条件下培养的学生,不仅面向国内国内电力行业,更需要走向国际。中澳合作办学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决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的研究工作。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中澳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 G648.9;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4-017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71

电力行业中澳合作办学自承办以来,为电力行业输送上万人专业人才。但是,培养的学生多以理论为主,动手能力差。近两年来,随着电网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降低,中澳电力专业的学生就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供电公司,而是更多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电力企业。这些企业要求学生一毕业,便能在岗位发光发热,不需要进行培训,便能直接参与工作。另外,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电力行业工作人员,需要走出国门。这就要求中澳合作办学条件下培养的学生,不仅面向国内电力行业,更需走向国际。这就对中澳电力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本文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达到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顺利的进入工作角色。

1 课程教学现状

继电保护课程作为电自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材内容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许多教材仍然以电磁型保护装置为基础分析保护原理,涉及的保护装置也还是继电器保护装置,而目前电力系统中已广泛采用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这就造成有些教材内容已偏离了现实应用,滞后于工程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脱离。另外,以中澳合作办学体制为背景,8所中澳合作办学电自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中文教材,违背了向国际输送人才的理念,学生毕业后对于专业英语任然不知所以然。网上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的英文教材,只有一本较新的教材 《power system relaying》。该教材内容以基本继电器为主讲述原理,但是词汇复杂难懂,不太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单纯以教师为主体[1]。传统的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精疲力尽,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3)重理论,轻实践。继电保护课程60个理论课时,实践24课时,并且理论知识在前,实践课程在后。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才进行对实践课程,造成实训与理论知识的脱节,不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考核体系单一,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1]。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足。在这一考核评价体系下,学生单纯的注重分数的高低,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有些高分的同学,其实应用能力缺乏,而有些理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反而分数较低,不能较合适的体现学生的总体能力。

2 研究方法

针对以上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探寻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法。

1)走访研究法

对国内或者省内电力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调研。并对省内一些电力行业等一线作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我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整或者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

2)学生问卷调查一是在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问卷調查分析。随机采取50%以上学生,采取评判式形式,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学生评教”二是对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在学校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让学校培养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根据调研、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问题,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然后反馈调整再一次实施优化的方案。“目标-调整-反思-再调整-再实施”是研究的主要过程。

3 课程改革方法

1)选用中英文结合教材,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既让学生学得专门知识,又能进一步学到地道的科技英语[2]。以我系专业英语资源库建设为契机[4],合理利用资源库中继电保护方面的内容,包括培训包、题库等,整理继电保护方面的相关内容,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讲义,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专业英语。

2)对继电保护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为指导,通过到电力企业调研,分析有可能的专业就业岗位,考虑职业岗位需求,整合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近两年来,我校电力专业学生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进入电力系统的机会大大减小,因此可以弱化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以及母线保护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述110KV及以下系统输电线路的保护原理,以基本的电磁型继电保护原理为基础,加大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内容的学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练习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使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公式不感兴趣,对学习失去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侧重点,注重的是其工程应用方法而非繁琐的推导过程。把课堂和实训室融为一体,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项目,做一个项目,进行一次实践训练,把理论知识实际化。可以使学生熟悉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实现学生到员工、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的就业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3]。教师把一部分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也就是线上教学,把相关作业、视频、资料、问题放在网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达到(1)访问国内国内大型继电保护公司及其主流继电保护产品介绍;(2)相关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等;(3)“维知库”、“爱课程网”、“智慧职教—云课堂”等相关网站;(4)学校网络课程精品课程

5)在課程改革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考试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为了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归纳、分析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期末考试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和课外学习、工程实际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其中理论考核占30%的成绩,课程实训环节占30%,课外学习环节占20%,工程实际考核占20%。课外学习考核通过记录学生线下学习时间,浏览网站时间,发起问题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课外考核。工程实际考核,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对应的工程实际中应用进行考核,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直接进入工程操作。

4 结束语

目前我校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向企业零距离输送人才,获得企业、社会认可,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从教学效果看,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现场打下夯实基础。并且通过此门课程的改革,可以为中澳合作办学条件下其他课程改革提可行的参考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程海军,陈晓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81-90).

[2]邹必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4,(11):(114-115).

[3]薛易,苏勋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与改革[J]. 南师理科学刊,2016,(4):(86-88).

[4]韦延方,田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特色资源库设计[J].高教学刊,2017,(5):(43-46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