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CrMoV钎头热处理硬度不足的工艺分析与改进

2018-02-25朱鑫

科技视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硬度

朱鑫

【摘 要】硬度不足是零件热处理过程中的严重缺陷之一,零件硬度不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报废,给企业和用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章对35CrMoV钎头调质后硬度不均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原热处理工艺是造成该工件硬度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该材料的淬火加热温度,有效提高了工件的硬度,保证质量稳定,解决了车间和用户的困扰。

【关键词】奥氏体化;碳化钒;硬度;回火索氏体

中图分类号: TG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4-00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24

0 前言

最近一年半来,我车间根据厂家提供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后的35CrMoV钎头,持续出现工件报废,累积报废2000多只,废品率高达7%。根据客户的反馈,钎头报废原因多是工件调质后硬度偏低,造成钻绞齿孔时孔径超大,影响了镶齿时孔与齿的咬合,造成报废。

1 原因调查及分析

根据厂家提供的原热处理工艺进行实验分析:淬火850℃保温2.5h,油淬30min,回火420℃保温3h,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保证产品过程控制正常,交付厂家使用,并从厂家发现的不合格品中挑选2件进行理化检测(图2),包括成分、硬度、金相分析,报告显示各炉工件成分一致且在标准范围内,并无成分偏析或聚集现象,而硬度却低于规定硬度范围HRC42-45,平均硬度只有HRC38.7,首先证明材质不是影响硬度不足的因素。而从报告显示的金相组织为索氏体+铁素体。

而理论上[1]正常钢件淬回火后不应该存在铁素体,这是当淬火加热温度处于Ac3与Ac1之间,铁素体未全部溶于奥氏体,淬火后得不到均匀一致的马氏体,所以金相分析时可见未溶铁素体,而铁素体的存在,是导致回火硬度无法达到要求的因素。

而原工艺淬火加热温度过低,那是因为原工艺未考慮合金元素V的影响[2],V虽然不会改变组织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基本过程,但对奥氏体的形成速度有重要影响。由于V与碳的亲和力强,可以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因而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同时形成的合金VC是很稳定的,难于溶解,加之合金元素的扩散比碳慢的多,因此,合金钢的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均匀化的时间也比碳钢长,需要的奥氏体化温度也比碳钢高。

2 工艺改进实验

(1)查阅资料[3]35CrMoV材质的钎头Ac3线为860℃,推测淬火温度Ac3+(30~50)℃,大致范围为890-910℃,

(2)根据此原理调整工艺,淬火890℃保温2.5h,油淬30min,回火420℃保温3h,生产过程正常。

(3)经理化检测(图3)淬回火后的金相组织为索氏体,平均硬度为HRC47,高于要求的硬度。

(4)从金相组织来分析,铁素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组织转变完全,淬火后得到均匀的马氏体组织,造成硬度过高的原因是回火的温度过低。

(5)进一步进行工艺改进实验,淬火890℃保温2.5h,油淬30min,回火温度调至470℃,保温3h。

(6)理化检测结果(图4)显示淬回火后金相组织为索氏体,平均硬度HRC44,符合厂家给出的质量要求。

3 结论

经过实验及分析,我们认为淬火加热温度过低是导致钎头硬度不均的原因,通过改进工艺,跟踪统计共20炉,抽检显示无不良品产生,质量稳定,厂家检测后也没有出现硬度不均的情况,后期使用没有因为热处理原因而报废的工件。如果按年产量15000件,报废率7%,一件钎头成本180元算的话,一年可以替厂家节约成本189000元。

【参考文献】

[1]郭立珍,王瑞年,《零件热处理硬度不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万方数据,2007.

[2]胡德林主编,《金属学及热处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樊东黎主编,《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硬度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终轧温度对F460海工钢组织及硬度影响
水硬度的测定及其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65Mn表面电喷镀Ni-Co-P/BN复合镀层的硬度分析
(TiB2+Al3Ti)/ZL102复合材料的硬度测试与增强机理分析
占空比对Ni-WC纳米复合镀层耐蚀性及硬度的影响
H13钢硬度对其热疲劳行为影响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炭黑在低硬度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胶中的偏析
浅析12Cr5Mo管道焊缝的硬度值控制
1200MPa高强耐磨钢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