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2018-02-25唐飞孙冲武

职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校企

唐飞 孙冲武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了政策“组合拳”,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产教融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本文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就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

课题: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年深圳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clfz16010)研究成果。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下文简称《办法》)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正积极落实产教融合,从2017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部分统计数据分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逐年提高。然而,总体还是“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没有深度融入到办学过程。本文将根据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国家最新的政策给出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现状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7质量年报部分统计数据,目前衡量产教融合的核心指标包括合作企业数量、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数及毕业生数、校企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共同培养的师资人数等(见下表)。尽管从指标的数据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这些指标体系中缺少企业深度參与办学的贡献指标。例如,企业资金、设备的投入,校企共同解决的技术、工艺问题等,这说明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还是浅层次、松散的,与国家提出产教融合的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从近几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产教融合,很多还停留在提供项岗实习岗位、实习基地上,提供的资源大都是初级合作形式为主的人员、技术或一般信息,而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参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等深层次的合作成功案例相对较少,还未达到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预期构想。

2.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产教融合的系列政策,包括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及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办法》,这些政策都要求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但是有关企业的权益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缺乏明确的激励、资金扶持等配套政策,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难有突破。

三、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1.企业短期性投入与见效长期性的矛盾

在落实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设备、场地等,特别是投入的人力,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短时间内企业无法看到实际效果。同时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投入大、周期长,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也不是在短时内能完成的。因此产教融合中,企业投入短期性和实际见效的长期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2.企业参与办学,政府没有给予实在的回馈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要求企业参与办学,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他们已经完成了就业、纳税等社会责任,而参与职业办学并不是他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要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给参与办学的企业实在的回馈。

3.企业对产教融合内涵理解不深

国家把产教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是加快落实教育供给侧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然而,很多企业把产教融合还看作传统的项岗实习。

四、提高企业积极性的建议

1.政府积极落实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办学

《意见》提出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有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小微企业在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时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因此建议按照《办法》要求落实,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落实《办法》要求。

2.校企合作业绩,纳入优秀企业评选指标

目前校企合作没有明确的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有关部分在评选优秀企业的时候,校企合作业绩并没有作为参考指标。而《办法》提出,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部门应当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优秀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

3.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创新机制体制

在《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政府需要制定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的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特色学院”,以二级学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为试点,探索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可操作、有活力的办学体制,吸引企业参与办学。

4.设立培训专项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意见》提出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而且《办法》提出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建议政府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培训等项目设立政府专项基金,由高职院校承担培训任务,经费来源为政府专项培训基金。这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培训的问题,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5.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办法》要求“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建议政府牵头,企业和学校参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

6.政府简化审批流程,促进合作提速

《意见》提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各地依托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带动中小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目前很多公办职业院校都存在和企業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过程中采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流程繁琐、周期太长,国有资产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到学校,加快校企合作进程,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升级。

7.加大宣传产教融合力度,逐步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的首要因素还是利益,除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企业的利益,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因为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没有深入理解产教融合,忽视了产业和教育融合最终的成果之一就是人才,如果校企双方共同培育的人才能够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此外,高职院校科研人员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可以为企业服务,参与产品研发、产业升级。因此,产教融合既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从中得到超值的收获。

五、小结

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政策机遇,结合学校发展情况,深化放、管、服系列改革,系统分析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破解制约产教融合发展问题的手段方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所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7]95号,2018-04-18.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15.

[4]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 7).[R].广东省教育厅,2017-01-13.

[5]张振飞,伊继东,发挥企业作用深化产教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校企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