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教学对职校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

2018-02-25于江林余姝侨

职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

于江林 余姝侨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概念,并通过一项实证研究把该理论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实证结果表明,自我调节学习的课堂教学能提高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摸索对他们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方法,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优秀学生比一般学生受益更多;自我调节学习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调节自己的负面行为,以及回避学业求助。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 职业教育终生学习 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

课题:本文系深圳技师学院教研项目基金——生物专业英语课程开发(项目编号1712023)研究成果。

终身学习己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面对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挑战,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应对知识的快速迭代与更新。齐默尔曼说,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展孩子们终身学习的技能。而自我调节学习,则是学生们掌握终生学习的金钥匙。

一、文献综述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种子作家齐默尔曼把自我调节学习定义为: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元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尤其指在多变、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我调节学习者综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他们之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不但包括认知过程,比如计划、目标设定;还包括元认知过程,比如选取与当前任务相关的策略、自我想象以及自我言语命令,从而更有效地组织与整理信息;也包括动机与情感过程,比如自我效能感、自我奖励或惩罚。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凝结了众多教育学家多年的努力。以齐默尔曼为例,他先后提出了三元社会认知自我调控模型,指出学习者利用三种相互作用反馈环对自我的隐性想法、显性行为和周边环境进行调节;他又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三阶段循环模型,分别是策划阶段、执行和监控阶段以及最后总结阶段,之后开始新一轮循环,等等。他和同事们利用这些理论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内,深圳大学的李晓东教授对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耕耘多年,发表文章和编写教材,鼓励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直接教学。赵小姝和孙雨萌对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循环模式在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行动研究,结果证明学生在策划、执行与监控和最后的总结提高阶段有意进行自我调节,可以使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史红利利用网络,调查了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关系。以上的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对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选修专业英语课的学生。该课程是笔者为了提高本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而申请开设的,每学期开设一个班,每周一次课,每次2课时,共17周。研究时间为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学生人数是50人。

2.研究问题

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具体解决以下问题:(1)通过有计划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课堂讲授,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2)哪些具体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最大?(3)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3.行动方案和研究工具

在编写这门选修课的教材和大纲过程中,笔者有意融入了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教学,其中主要参考了齐默尔曼等人为推广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而为教师编写的一个手册。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四项学术技能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的培训重点,分别是学习时间的自我调节、阅读理解的自我调节、记笔记的自我调节、考试准备与预测。平均每4周介绍一项学习技能,每项学习技能都设计了相应的表格,供学生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自我调节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第二项研究工具是访谈。因为访谈可以直截了当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策略掌握情况,也是帮助学生反馈和改进策略的机会,并可以着重了解本文要研究的第(2)和第(3)个问题。

本研究的第三项研究工具是课堂测试。每周的课堂测试,帮助学生计划、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以便做出必要的改进。其中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分别采用2012年和2013年成人高考的英语阅读部分,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以检查学生们英语阅读能力是否有提高。

三、研究过程和结果

从第2周开始,笔者在讲授生物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同时讲授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并开始介绍第一项技能——学习时间的自我调节。对学生们来说,学习时间是最重要的、也是自己可以调节的资源,如果每天没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并长期坚持,英语阅读很难提高。教师把一些重要的学习技巧都依次介绍给学生,如设定固定時间学习,使用固定地点学习,排除干扰,自我奖励,执行和监控计划。第一轮行动持续了5周,期间除了第一周的测试(简称T1),还有周测试T2,T3,T4和T5的测试结果。笔者回收了学生们记录的学习时间的自我监控表格,并访谈了部分学生。随后按计划进行后续三项技能的训练。

研究表明,随着学习策略的教学,部分学生的周测成绩稳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日志记录完整,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在30分钟以上。笔者随后抽取了5名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第一,她们都对学习策略的教学非常感兴趣,愿意努力寻找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之前的学习大多由教师和家长安排,现在她们认识到自己不同的认知特点,需要更大的自主性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习方法教学恰逢其时。第二,他们最好的体验是意识到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更能够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获得情感和学术上的支持,更容易坚持自己的计划。第三,他们也对学习日志给予了正面评价。日志给了她们直观的记录和反思机会,可以监督策略执行。第四,一位学生还分享了他的“番茄工作法”。这是一款手机应用,专门针对游戏软件的干扰而设计。每个“番茄”持续25分钟,期间集中精力学习不受任何干扰,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他的方法颇受欢迎;第五,学生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手机社交软件和游戏软件的干扰、对适合方法的坚持、学习方法的匮乏。

笔者利用统计工具对学生们第一周和最后一周的测试成绩进行了检验。如前所述,两次分别采用了成人高考2012和2013年的英语阅读部分。在满分15分的考试中,虽然50名学生的阅读成绩没有显著提高,但如果只分析前15名学生的阅读成绩,则他们的成绩有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3分多。

结果验证了齐默尔曼和其他教育学家的总结。相比一般学生,优秀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受益更大。由于主动型学习者高超的任务分析能力,他们能够设定更具体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而被动型的学习者只能设定一些模糊的、细枝末节的和不具挑战性的任务。有效的任务分析可以使主动型学习者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以帮助认知、控制情绪、自动执行,而肤浅的任务分析妨碍被动型学习者制订具体的策略。主动型学习者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完成任务的自我信念,对结果也有更高的期待,任务对他们而言更有兴趣、更有价值,所以他们就更能够自我启动任务,并自我坚持。与此相对比,被动型学习者的自我信念不高,对任务也不感到有趣或者有价值,对结果也没有那么高的期待,所以经常是被动地启动任务,也不容易坚持到底。

在自我控制阶段,主动型学习者用前一阶段(策划阶段)计划好的策略来指导(自我调节)自己的学习。并且,还自我观察这些策略的使用效果,包括元认知監控和自我记录。自我记录是指忠实地记录学习过程与结果。自我记录能够强化自我控制,因为它提高了自我观察的可靠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因为主动型学习者在前两个阶段(策划阶段和操作阶段)的出色表现,他们能够具体、精确地归因到一些可控的因素上,如果结果不理想,可以通过策略的改变来实现;而被动型学习者只能模糊地归因,并且经常归因到不可控因素上,没有办法进行策略调整。

四、小结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课堂直接讲授进行了有益探讨,初步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并回答了研究问题:通过有计划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课堂讲授,能提高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且相比一般学生,优秀学生受益更大;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最大的是学习方法教学本身。具体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创造性地选取与当前任务相关的策略,比如使用“番茄工作法”抵御游戏的诱惑,有效地组织与整理信息等等;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学生不能有效调节对学习有害的行为,如过分沉溺于社交和游戏软件,从而不能有效监控和执行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尝试解决。

参考文献:

[1]齐默尔曼著,姚梅林译,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2]孟威佳,李晓东,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1999(1).

[3]李晓东,赵群,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小姝,孙雨萌,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的实践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3(2).

[5]史利红,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新闻界,2016(14),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