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为主动”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2018-02-25常笑雨
常笑雨
(辽宁省抚顺一中)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讲话语速过快,随意性强,方言夹杂,重点不明确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出现语言表达不够严谨、精炼,而且自己往往没有觉察。虽然许多老师备课充分且对自己要讲的内容很了解,但讲话的速度过快,夹杂方言还不时说些其他故事,使学生分不清楚重点在哪里。
2.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只注重教材的钻研或者照本宣科,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时只顾自己讲得酣畅淋漓、照书发挥,不管学生是否真的理解透彻,使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法”是在教学中老师经常运用的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但时常是老师自问自答,不仅难以起到开启学生的思路,还间接地挫伤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3.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许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离开了PPT和书本就不能讲课的现象。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干瘪、简单、机械地重复,很少设计钻研出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和刷题,没有注意到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没有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不注重激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更多的是批评、指责,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二)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1.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在功利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学生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数理化当中,而语文这种需要长时间坚持和学习且效果并不显著的学科自然便受到冷落。人文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学习的自身特点需要通过阅读、感悟去获得。
2.语文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认为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从小到大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也可以学好,是目前普遍性的观点。这个认识首先不论对错与否,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不倾注时间和精力的学习都是不可能学精的,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学科更加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
3.学习方法不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增添动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如果没有事先去预习,那么老师讲解你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就算听懂了,你也失去了自己思考和拓展的时间,不能更好地立体把握文意。
4.学习动力减弱
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不同,所以学习的动力也就不同,动力所能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失去对语文学习的欲望,不仅阻止了点燃学习的激情,并且学生无法将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动力,导致了学习效果不明显,更加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动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当然,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也是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被动学习”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一)老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一是教育学生必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老师应该有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改正过去在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态度,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依靠老师的指导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学习语文,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也可以像网络小说那样有趣。二是以身作则,语文老师的态度将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和教学。三是改变创新教学方法,老师不再一味地照本宣科,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回归“语文本位”,不再向学生灌输数理化英语才是最重要的思想,从而排挤语文。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自己去感受人文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四是鼓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皆尽可能地为其创造一个思想自由、学习自由的环境,发掘其潜能,让学生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加其自信心,从而使其主动学习语文。
(二)学生自身如何主动学习语文
一是积极探索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去阅读、鉴赏、品味语文的魅力,从心底爱上这门学科。二是团结合作,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提高学习能力,和同学一起讨论、实践语文学习的方法。三是摆正自身的态度,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门学科?学习了语文能给自己带来哪些东西?一个班可以有很多学生,但是只有一个老师,正所谓众口难调,当老师不能适应你的学习习惯时,你要努力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四是学习方法的改变,用对了方法,语文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拓展视野,加强阅读,并且从心里认可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不需要外部约束力,自己主动地学习。五是客观认识自身的特长,从特长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增添信心,为语文学习找到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1]李潇.高中生语文学习动力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徐舒.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原因及激发对策[J].语文天地,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