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8-02-25张玉梅
张玉梅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北营初级中学)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思考也好,创造也罢,都离不开良好的归纳意识。个体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对各种已知条件等进行系统归纳,方可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绝佳办法。个体在创造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已有现象等进行全面归纳,方可探寻出创造创新的最好路径。和其他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一样,归纳意识的培养也必须要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去。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教师重演绎、轻归纳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数学教育偏离了真正的教育目的。下面笔者将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据,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浅显论述一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情景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形形色色、形象逼真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在形象逼真的课堂教学情景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还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就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而言,教师可以课堂教学情景为立足点,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伊始,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各种教学情景,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图,表示地形高低的地形图和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归纳这几幅图中有几种数字,分别是什么?学生据此归纳出了正数和负数两种数。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以形象逼真的课堂教学情景为立足点,系统归纳了林林总总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良好归纳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培养。
二、以过程方法目标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目标,通俗地讲,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相关知识,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意识。当然,归纳意识也会在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逐渐培养。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为落脚点,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笔者的引领下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进行了分类,并透彻地理解了“有理数”的概念。与此同时,学生对“有理数”的内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即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切入点,身临其境地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培养了良好的归纳意识。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探究、相互协作、彼此交流。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习得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各种能力和意识,诸如团队协作能力、个人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归纳意识等。
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着力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意识。
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相反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让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数轴原点两侧数的特征,并让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2)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在合作小组中,每位成员通过深入探究、彼此交流、共同归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准确无误的作答。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着力点,无形中培养了自身的归纳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摒弃重演绎、轻归纳的错误思想,要以形象逼真的课堂教学情景为立足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意识;要以清晰明确的过程方法目标为切入点,顺其自然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意识;要以异彩纷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着力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演绎与思维并重,教书和育人齐举,借助初中数学课堂这片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美实现教书育人之根本目标。
[1]季新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11):73-74.
[2]盘永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