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2018-02-25马译镁
马译镁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辽宁营口 115000)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中对于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较好实现新课改的最大作用价值,不仅仅需要在课程教育中更为贴近学生生活,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这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所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其对于高中生的教育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知识的记忆上,还需要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该方面的研究具备较强现实意义。[1]
一、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责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比较可贵的品质和核心素质,英国教育家维克多·弗兰克就把“责任”当作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基于此,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中社会责任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维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高中生,其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同样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优秀品质,只有高中生具备社会责任感,进而才能够较好遵纪守法,勇于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致力于报效祖国。另外,社会责任感对于高中生自身发展同样极为关键,有助于帮助高中生完善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
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生在该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很多高中生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宠爱,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并不具备较为理想的表现,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当前高中生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当前高中教育中,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依然是以学习为主,高度关注自身学习成绩,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尤为关注,但是缺乏对于社会的认知,相关社会实践也并不多,如此也就无法有效培养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的社会责任感不具备任何价值。这也就必然需要在未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加大对于该方面的关注力度,致力于更好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3]
二、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1.进行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就强调要求学生能够避免总是待在学校内部,能够尽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把教育的范围进行了扩展。基于此,在高中生教育中应该尽量促使学生走出学校,能够大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其中社区服务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可以提供给学生施展自身的重要舞台。社区服务对于高中生而言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作用,高中生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扮演各种相应角色,增加自身体验机会,如此也就能够感受不同角色人员的状态。当然,高中生通过社区服务同样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自身在学校无法学习到的社会知识。
当然,社区服务对于高中生的重要作用往往还表现在“服务”层面,高中生通过社区服务能够较好实现对于自身服务意识的提高,在服务社区以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也就能够逐步培养起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达到这一目的,在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激发高中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此过程中注重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要求高中生自身在社区服务中表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达到应有目的。
2.密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课程本身,能够结合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更好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就需要分析该方面存在哪些内容可以较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提取出来,进而经过恰当的课程设计,较好作用于高中生,其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就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可以以此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最终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在高中政治中讲解《哲学生活》时,有关于探讨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时,同样也需要重点围绕着高中生进行有目的地阐述,促使高中生能够将自身的人生观和社会联系起来,能够意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应该发挥作用,如此才就可以较好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4]
(1)教学目标上注重价值的引导,达到新课标的培养目的
第一,注重价值的导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预设三维目标,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要求,明确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最后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二,注重行为示范作用。行为的示范包括:人格的示范、行为方式的示范,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倾向性的引导,从而提高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塑造学生的人格。[5]
(2)注重教学内容上的情感培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目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其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前提基础,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是与一定的情感形式相联系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唤醒和激活社会责任感,甚至会影响决定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抑扬。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期望原则、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
3.家庭培育环境的营造
家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进行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基础。孩子的责任感首先在家庭培养,应增强孩子作为家庭重要主体的责任感意识,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家务,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家长应适时给孩子适当的任务要求和机会,使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负责任的乐趣及被重视的情感,培育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传统家庭美德,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感意识。当然,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子女的爱护应适可且有度,对独生子女应负责任不可事事包办,必须在融洽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子女主动学习、积极劳动的优秀品质。孩子在家庭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权利义务,做好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人生价值观,用家庭情感学会自我调节与约束,成为日渐成长和日益成熟的家庭一员。
结语
总之,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需要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意识,还应该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同时还要借助榜样的力量将社会责任感深入人心,这样我们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才能看到未来社会中熠熠生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