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技巧
2018-02-25蔡风山
蔡风山
(杭州养正学校)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互动
数学学习对数学思维以及逻辑能力有较高要求,单纯依靠学生学习或者教师讲述不能实现对理想效果的获取。因此需要在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是师生互动必要性的体现。下面我们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研究。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一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手段。其次是促使学生进行谈论,主要是教师在讲述问题后促使学生进行谈论,然后推举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这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所必需的连续性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打破。上述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其主要优势是容易控制与操作,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其可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原因。
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传统的师生互动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不间断的提问是导致课堂失去重心现象的主要原因,这种教学模式营造出的教学氛围看似活跃,但学生并不能在其中真正学到知识。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的这种方式是割裂师生互动连续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师生互动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互动状态不能实现对这种模式的充分满足,促使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是改善上述问题的主要方式,促使师生活动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1.师生平等是促使互动进行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说教者的身份要实现向引导者的转变,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师生地位的平等性进行保持是实现真正意义上活动的前提,学生盲目遵从附和教师是一种扼杀自己真正想法的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师生地位平等所起到的作用,在此种前提下教师可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进步。
2.单边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教育模式。教师也需要利用必要的技术与手段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向主动的学习模式转变,因此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与核心。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学生的想法无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以及不合理的现象,教师需要在侧面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逐渐改进。
3.注意师生互动需要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双边交互活动是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专业知识互动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必须相应地提高重视程度,但也不能忽视在情感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互动。
这就要求师生应该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彼此认可对方的观点和想法,才能顺利地进行互动。如果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思路不对,方法不够好,而学生认为教师太“专制”,不容易接近,不能倾听他们的心声,双方就会产生隔阂,这不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在教学中,师生要共同研究问题,共同得出结论,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活跃的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与互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才会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更需要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化解数学学科在学生脑海中单调乏味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组织学生练习、提问、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把握“讲授”的技巧,给学生充足的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突出练习的重要性,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进行思维,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也体现得更加完美。数学教师的练习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层次性、科学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效果,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1]李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5.
[2]朱红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