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2018-02-25王世阳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杜甫人文精神道德

王世阳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庙后吕家初级中学,山东 招远)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前时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将育人功能放在首位。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尚书说:“诗言志”,诗歌是作者为表达自己的志向、决心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背诵、理解、体会其音韵美等作为教学目标,还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避免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要充分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受到感染、熏陶,在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人格魅力深入了解,并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德育,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

一、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诗歌教学中

古典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诗歌教学要肩负起弘扬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任。当代学生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幸福一代,他们对爱国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口号式的道德说教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教师可以诗歌教学,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领略古代人民崇高的爱国思想,受到他们崇高的爱国热情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初中生心中的爱国热情。例如,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杜甫的艰苦处境,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感受到他那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以杜甫在自己“独破受冻”的艰难处境下却心系苍生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诗歌教学中

作为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更为重要的是诗歌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应试教育下的诗歌教学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注重的是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将育人放在首位,在诗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而涌入中国的西方复杂文化思潮对国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教师要利用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意境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例如,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教学中,面对着当时苛捐杂税带给农民的深重苦难,白居易产生的“愧”的情绪,想到了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自己作为地方官却无法为民谋福祉,这种愧既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表现了诗人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精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当中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的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心为国的精神也可歌可泣。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体现出了作者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辞官还乡都心系祖国,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那种不因个人沉沦消沉颓唐的豁达胸襟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初中生人文道德素养的最佳素材。

三、教师要善于将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德融入诗歌教学中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我国人民的美德。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中华民族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良好美德融入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从而激发他们珍爱和平的思想。《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对流血漂橹的战后场景的描绘也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总而言之,古典诗歌是语文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最好的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通过诗歌教学促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杜甫人文精神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杜甫改诗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