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李文燕
李文燕
(江西省南昌县诚义学校 江西南昌 330052)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等。因此,教师要应用全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以便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等能够得到加强。
一、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导入问题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非常严肃、枯燥,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此外,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中,学生很难对学习思路进行快速转变,不易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思想,利用问题的设置,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投入更多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1]。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在奥运会,中国女足第一场比赛赢了8 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之后提出问题在奥运会,中国女足第一场比赛赢了8 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那么中国队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赢球用正表示,输球用负表示列出相应的式子,并求解。教师利用情景的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了联系,加之有趣的问题提问,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相关的探究活动,以原点为起点,遥控车在数轴上东西走动来表示情况,规定向东分正,向西为负)让学生体会两个数相加的规律。之后探究,遥控车先向东运动3 米,再向东运动2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 结果是什么? 遥控车先向西运动3 米,再向西运动2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等问题,有益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与学生之后学习有理数运 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锻炼学生的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对于问题教学环境的应用,还需要合理把控好提问的时机,利用科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合理的时机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层层深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能够在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提升数学综合应用能力[2]。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平方根》的授课中,需要学生说出平方根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知道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在刚刚授课时,教师可利用例子,引入新课。例如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它的边长应是多少?如果是50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习一个新的方法。之后便可引导先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其中,教师可利用视频和问题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平方根。如结合52=25切入平方根,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在进一步引导学生什么是平方根性质时,可出示问题,说一说16、25/ 9 、100、0的平方根是哪些数?在让学生分组讨论当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它们的有什么关系?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数?(4).负数有平方根吗?利用具体的例子,问题的恰当引导,学生变会理解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在数学教学中,增加生活化问题
数学知识尽管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但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当中的生活化资源挖掘出来,将两者进行结合,以便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3]。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如:初一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多少排。其中要引导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先找到2个合适的等量关系,座位排数和学生人数,之后分析可得出两个等量关系:12×排数+11=学生人数;14×(排数-1)+1=学生人数,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利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其中,问题到学法的应用,可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有益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并强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构建了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