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之我见
2018-02-25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心小学 广东四会 526200)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主宰着今后的世界。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国家强盛不衰,永远立于世界之巅,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而德育工作则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那么在学校如何开展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有的教师总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就行了。其实这些老师根本就不懂得何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任务所在,而“传道”则居于首位。试问:一个品德、行为非常恶劣的人,他就是满腹经纶也是徒然,只会令社会出现更多的败类,危害社会,危害人民。中国的历史已有不少这样的事实证明这一点。就如林彪,他的学识不浅,但由于他总是抱着叛国的思想,卖国求荣,最后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相反,在抗战时期,有许多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国家,保护家乡,保护亲人,而与侵略者奋力抵抗,牺牲自我而赢得抗战的胜利。从这两种人的对比,就可以说明道德品质的好与坏,才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所在。
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是别人的孩子,他们都有父母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是父母的事。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老师并没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作为老师,就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同样为为父母的你试想: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吗?希望他将来变成社会的败类吗?相信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我们就应该抱着一种大爱的心态,顾己及人,多给学生一点爱心,多想办法去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在思想品德上得到好的教育,日后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有贡献的人。
其次,要以身作则。老师,顾名思义,“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如果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却常常做不到,那么,又如何让学生信服,撑接而听从你的教导呢?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教师,应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令学生觉得你是他们的榜样,那么学生才会跟着你的路走。正如教学生要讲文明,有礼貌,那么,你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就要非常注意,不能粗暴、无礼。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每天一回到教室,先跟学生问好,把亲切的笑容送给他们,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见面就互相问好的习惯;当学生帮助了你,真诚地向他们说声“谢谢”,既不会损害了你作为老师的尊严,还能拉近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犯了某些错误,或者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发生了误解,则应真心向学生说声“对不起”,让学生知道你不是个唯我独尊、蛮不讲理的人,为他们树立了“有错则改”的榜样。长此以往,自然而然,用不着老师的提醒,更用不着以批评、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也能形成文明有礼的习惯和素养。
再次,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既要进行全班教育,也要顾及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这是由他们生长、生活的环境造成的。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因此,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对于道德品质较好的学生,则多以表扬、赞许的方式,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继续发扬,坚持到底。而对于比较顽劣的学生,则要“对症下药”。比如,有的学生不讲卫生,爱乱丢纸屑,可以请他当个“卫生委员”,并对他说:我们班能否拿到卫生班,就全靠你了。如此一来,这些同学有了这么一个“重任”时,就不会再成为班上的“垃圾虫”了。对于班级上思想后进的学生,要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此进行鼓励和肯定,并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形式在集体面前多予以表扬。针对他们身上的不足要加以分析原因,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其中缘由,私下多与其进行思想开导,使他们意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尊重和珍爱的,所以要懂得自爱、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昨天的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的道理。
最后,要做到持之以恒。我们知道,人的记忆具有遗忘性,许多人就是在不经意时或因一时忘记时而犯错。学生有这方面表现得更甚。许多老师都会认为一些学生总是左耳入,右耳出,判定他们是无药可救了。其实,也不尽然。学生们贪玩,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就很容易因忘记诸多的行为规范而犯错。所以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以及课余时间里,多给他们讲讲道理,喻理于行动之中,这就会减少学生犯错的机会。有的老师就表现为“三分钟热度”,学期开始时就热情十足,抓得很实,到了期中和期末,就放松了,使学生得不到长期的教育,以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德育教育应该是常态化的,必须常抓不懈,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成为国家之栋梁,人民之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