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局”与“重生”
——融合环境下地市广电的解困路径探讨

2018-02-25袁中科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破局广电融合

袁中科

(作者单位:邵阳城市报社)

“占着黄金地,种出干瘪粮”是目前不少地市级广电媒体生存窘态的真实写照。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地市广电媒体因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撑,媒体融合并未真正从“相加”走向“相融”。那么,如何在设备、技术、人才短缺的窘境下,做到深度融合,实现革新图强?笔者在此谈一点粗浅的想法和操作实践。

1 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整合资源,重构“融媒体”流程

媒体融合,是一场触及媒体基因的“革命”,包含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体内部的融合、媒体与外界的融合,因而需加强“顶层设计”。很多城市广播电视台因缺少资金没有搭建“中央厨房”,“顶层设计”实现了全台的资源共享,在内部构建万物生长的融合生态:从组织架构上保证媒体融合的领导、规划、管理一体化。在内容上,从选题、采访、编排和审稿等环节打通台内资源,壮大原创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优势,再造新闻采编流程;[1]在传播渠道上,实现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三屏互动,真正实现“新产品、新编排、新传播和新服务”。

1.1 充实总编室,敲定“文与题”

地市广电一般都设有总编室这个“中枢神经”,但总编室人少事多,疲于写总结和汇报材料,并未真正发挥“总编”作用,所以应增加人手、科学分工,使总编室充当全台新闻采编的“智囊团”和“策划师”,寻找“新闻源”,搭建“题材库”,敲定“文与题”,再做出统筹安排,向台属各频道下达采访和制作指令,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新”的良好态势。

“新闻源”的探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搜集热点,可以每天浏览数十家各类新闻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从中找到“好料”加以挖掘;第二,寻找由头,密切关注全省、全国各种赛事、评选活动,发现本地元素线索,易出“独家”或“首发”报道;第三,盯紧部门:盯住组织部门的人事任免,人事部门的招考招录,监委纪委查办结果,公安、检察、法院的大案要案,110、119的突发警情,120的突发事故抢救……这是最大、最鲜活的题材库,最容易出“爆款”;第四,制作专题,紧扣当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主题策划,不定期策划推出新闻大片,提升影响力;第五,策划活动,策划各类新闻活动。

1.2 搭建“小厨房”,烹饪“新菜品”

所谓“内容为王”,是指电视台要有“接地气、近民生、有粘度”的新闻产品作为支撑。地市广电需站在全台整体推进的高度,对采编播人员重新排兵布阵,建立多个“工作室”或栏目组,实行制片人负责制,“融合定制”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

一方面,要继续办好原有品牌栏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小厨房”作用,烹饪“新菜品”。设立短视频工作室、直播工作室、评论工作室、新闻大片工作室和访谈工作室等,让新闻产品变得“有趣”“有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广电“能人”效应,将能写、能编、能拍、能说、能唱、能演或能拉的人,重组、分流到各媒体和工作室,形成个个有特长、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1.3 集成“稿件库”,添点“锦上花”

地市级广电可与各县区广电抱团打造“中央厨房”式智慧融媒体中心,或建立声、屏、报和网融合的新闻客户端,实现“一次采访、分类制作、定向推送和多屏分发”。

在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就只能建立传统的“稿件库”,设公共邮箱、微信群,将各工作室制作的新闻、短视频、专题节目等汇集到公共邮箱来,各媒体平台根据受众特点,提稿加工,进行二次编辑,添点“锦上花”。

1.4 精选“特色菜”,分给“万人吃”

广电媒体不能再恪守单向传播渠道,必须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和服务意识,形成“内容+通道+入口”的全媒体传播生态系统,深度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吃穿住行、学习、就医、娱乐、购物、消费、支付和金融等各个方面。[2]广电各媒体根据自己的特色,从“稿件库”精选并加工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特色菜”,集中时段、分屏发送。

2 以优质内容为刚需,创新创意,定制“个性化”产品

媒体是内容产业、思想产业,优质内容才是时代的刚需,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因此,必须树立产品思维,打造“准、新、微、快”的移动新闻产品,满足受众需求。

在内容产品方面,全台要坚持“原创+本地”的原则,定制众多“个性化”产品。第一,常规新闻类:创新方式和表达手法,做好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突出“抓人”的效果。第二,微信直播类:除“两会”、“党代会”这类严肃主题的新闻直播外,具有一定新闻性的商业直播,日渐成为直播的主流,且多以公众号为载体。微信直播内容丰富,空间巨大,节庆、晚会、商业庆典、开学典礼、讲座、演讲、年会、酒会、舞会、婚庆现场、运动会、竞赛竞技活动……都可纳入直播,因受众面广、参与性强、影响力大,可达到快速吸粉的目的。第三,短视频类:短视频被称为“离钱最近的媒体”。地市广电要充分启用内部“能人”,拍摄一些或富有哲理或寓教于乐或逗趣的短视频,如用小故事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鸡汤文视频化、开展街头调查、拍摄公益广告……通过公众号、网络、电视进行融合传播。用短视频讲故事,表达情感诉求,须避开“三俗”倾向。第四,活动策划类: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策划开展各类活动,如车展、广场舞、少儿才艺赛等,这是电视、广播的“老本行”。第五,H5制作类:选取各类有特色的素材,精心制作H5轻杂志,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这也是精彩内容的二次创意和分发,很受手机用户欢迎。第六,品牌实验类:推出品牌实验室活动,挖掘生活中的“小事”,用镜头和创意做成“大事”,搬上“电视”,提高“收视”,引起“重视”。老百姓最喜欢这样鲜活的“有趣”“有用”的节目。老百姓质疑什么、纠结什么,新闻工作者就实验给他们看,不怕新闻产品没“粘性”。第七,新闻评论类:结合本土热点新闻事件,一事一评、一天一评,“辣”味十足,激发受众共鸣。第八,新闻大片类: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或阶段性重点工作,推出一批新闻大片,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第九,话题制造类: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和形式去制造话题,通过话题更多地黏住用户,大大提高话题产品的转发分享的几率。第十,资讯发布类:第一时间抢发天气预警、停水、停电和封路等各类应急处置信息,突出“快、准”,要求专人“盯梢”。条件成熟可发布求职、招聘、租售、转让和认领等便民信息。第十一,生活服务类:关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游,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发送。引领时尚潮流,“套牢”年轻一族……以上“个性化”产品,由各工作室按时间计划和目标任务完成,制定考核细节,实行动态管理。

3 以融屏聚合为手段,定向推送,引爆“新媒体”用户

传播是以影响力为目标的。地市广电媒体的“贴身”优势不可替代,其经融合再造后,可让更多的人喜欢本地广电融媒体,这是地市广电“破局”与“重生”的特色和机会。当生产出“原创+本土”的新闻产品后,实行定向推送,多屏分发,让这些精品原创内容有效连接用户和客户。

一是传统媒体平台播发:对原有栏目进行优化升级,增加新栏目、新创意,对时段进行科学编排,依托传统平台推送。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网站、官微和公众号进行播发,圈地、圈人、圈粉,形成公众号矩阵和新媒体矩阵,互联互推,实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

4 以互动服务为驱动,广开财路,增获“粉丝群”金币

新媒体的盛行,抢占了传统广电媒体的部分话语权、优秀人才、受众市场和经营市场,导致很多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广告市场疲软,经营创收困难。“破局”之策在于深度融合,“重生”之路在于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和服务。要以互动服务为驱动,细分市场、广开财路,方能越过冷冬,迎来春天。

一是向传统平台要效益:电视、广播、广电报、网站等传统媒体平台,要通过优化结构打造精品、做好服务,巩固时段与版面上的经营创收。二是向新媒体要效益: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要加快打造社群,增强粉丝的吸附力,实现软文、冠名、微店、线下社群活动、线上商学院、代理联盟接单和平台分成等“粉丝经济”的收益。三是向产业要效益:对于媒体而言,新闻宣传是中心,产业发展是保障,产业兴则台兴,产业强则台强,要围绕主业做产业,优先发展自己了解的产业,大力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如发展语言口才、三维视频动画等教育培训;承接重大会展活动、开发短视频和微电影等产品;开办广电影城等。四是向服务要效益:广电媒体要让生产出来的内容反渗透到各个行业,用“内容+服务”赢得新“钱景”,比如为电商产品、农场、庄园和特色馆等做直播和公号推广服务;为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公众号托管等一系列专业、特色策划服务。

莫道融合征程远,破局重生会有时。但愿地市广电能真正地实现媒体融合,与“狼”共舞,舞出风采和精彩。

猜你喜欢

破局广电融合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破局“出货难”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破局
《融合》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