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门口的孩子
2018-02-25黄朝文
文/黄朝文
不知什么时候,我家门口的大厅处坐了一个孩子,她提着一个行李箱,就那样席地坐着,手上拿着手机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偶尔还对着手机语音几下。这样的场景太让人好奇了,我站在一边默默地观察她,她也许感觉到有人在看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可是她很快又被手机吸引去了。
她的年龄应该很小,脸上还有未脱的稚气,可是穿着打扮却显得非常成熟,穿着露脐装,脚上涂着指甲油,手臂上还有一个不知所谓的英文字母纹身。
我看了她好一会儿,我以为她应该会不好意思的,可是没想到她却旁若无人地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化妆包,就站在我家的大厅,在众目睽睽之下化起了妆,她的脸上很快就涂上了厚厚的一层粉底,嘴唇也马上变得比鸡屁股还要红润……当她再次抬头看我的时候,她的整个形象大变样了,她的妆容一点都不精致,非常的艳俗,充满了小市民的市侩气。
看着她的样子,我对她越来越好奇了,我走到她身边,我问她:“小姑娘,你今年几岁啊,你是不是辍学了啊?”
她用白眼看了我一下,依然旁若无人地在化妆。
“我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我想跟你聊下可以吗?”我继续问她。
她听了我的话,终于对我有了一丝兴趣,她抬头仔细地看了看我。
“你有什么事情吗?”她的话里充满了火药味。
“你是不是辍学了?”我继续追问。
“没有,我的学籍挂在学校,两年后我要去参加中考的!”她的话里放下了一丝敌意。
“你怎么坐在我家的大厅啊?”
“我亲戚住在楼上,我只是在这里暂坐一会儿而已!”
“那你为什么不到楼上去啊?”
“我一会儿就要走了!”
“去哪里?”我好奇地问。
“去我朋友那里,我要跟她们合租!”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有一股轻快的味道。
在断断续续的聊天中,我终于对她的经历有所了解了:她今年15岁,刚刚读完七年级,暑假两个月到我所在的小城市玩了一下,结识了几个朋友就不想回去读书了,她还找了一个奶茶店的工作。在她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最惬意的:有朋友,有的玩,有的吃,还有一份不太累的工作。
在我和她聊天的过程中,她的家人不断地打电话给她,我看得出来:她的父母非常关心她,她还提起昨天她的爷爷奶奶跟了她一天,让她感到不厌其烦……
我看着她,这是一个奇怪的小孩,可以毫无顾忌地席地而坐在别人家的门口,可以旁若无人地化妆,在她的眼中:家人的关心像苍蝇一样让她不厌其烦。她好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实际上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一大堆同龄人的影子。
我们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成长,当孩子在你的身边,咿呀学语、追逐打闹,甚至问你一些问题的时候,你不厌其烦,你将陪伴的权利轻易地交给手机、电视、电脑。
你说你不识字,手机里面有各种智能游戏,它能更好地教我孩子;你说我正在跟客户谈一个很重要的生意,可是你的孩子却在旁边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你让手机、IPAD暂时充当一下妈妈的角色;你说你孩子不听话,所以吃饭需要手机,睡觉需要手机……慢慢地,你发觉手机已经充当了你孩子爸爸妈妈的角色,手机在教你孩子识字、算数,在给你孩子讲故事,在陪你的孩子玩。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可是他却对你越来越冷漠了,你说他几句,他嫌烦甚至摔门而去,孩子长得越来越高,可是你却越来越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暴躁、易怒、自残,你说这是青春期的叛逆,可是却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在他幼儿、少年时种下的苦果。
手机是冷冰冰的,它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可是最欠缺的就是情感,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是有感情的。
我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当我们告诉他: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时候。他说:我有陪伴,我笑着问他:你是如何陪伴的?他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呆在他旁边。
我问他:那你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我嘛,我闲着无聊,玩了一会儿手机!”
这就是我经常听到的答案,孩子是需要交流的,你只有跟他交流,才会走进他的内心,他才会明白亲情。
孩子是幼苗,他最需要的是亲情的浇灌,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浇灌的不是亲情,而是手机。在手机里面,他学会了冷漠,学会了暴力,学会了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他的思维变成了单线条……有一天,当你不认识你的孩子的时候,你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青春期,归结为学校的教育,归结为他的朋友,却从来没有想一想你自己:所有的苦果都是你自己种下去的。
坐在家门口的孩子,这是一个心灵需要归宿的孩子。亲爱的你,能否放下手机,用你的亲情,搀扶着她,让她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