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2018-02-25程辰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障碍康复儿童

● 程辰

2006年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需要教育康复服务的0~14岁儿童至少有387万人。[1]这部分儿童障碍程度差异大,类型多样,多重障碍人数多,[2]单一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这些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双重需求,尤其是多重障碍和重度障碍儿童。因此,需要大量兼具教育和康复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以原言语听觉科学专业(本科)为基础申报教育康复学专业,并获得教育部批准(教高〔2013〕4号),同年在中国大陆首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福利院、私立康复机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以服务学前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特殊儿童为主,既能承担各类康复训练,又熟悉或承担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的“双师型”人才。[3]

一、建立多类型的校外实践基地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掌握各年龄段不同障碍类型儿童安置、康复、教育状况及康复手段,我们通过实验室为学生模拟教育康复专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条件,让学生利用教育康复技术从事教育康复的研究与探索,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确定18家学校或机构作为教育康复学教学(专业)实践基地。

(一)涉及跨领域多类机构

教育、医疗、残联和民政四个系统,对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康复理念、教育手段等都有不同的优势。为了让学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全面提升教育康复技能,我们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3家市三甲医院(“医”)、止园路小学等13 所学校(“教”)、市聋儿康复中心(“残”)、市儿童福利院(“民”)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听力评估与康复前沿性技术的见习平台。

(二)面向复合障碍类型

不同障碍类型的儿童个体差异较大,所需要的教育康复支持方式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力求在类型多样的实践基地中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专业实训。如上海儿童福利院属民政系统,以招收孤残儿童和各类障碍儿童为主。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培训指导中心,是残联的直属机构,以学龄前听障儿童为主,也招收其他障碍类型和学龄段儿童。止园路小学和田家炳小学以招收随班就读学困学生为主。闵行启音幼儿园、小小虎幼稚园以招收聋童为主,同时招收健听儿童。兰溪路幼儿园设有专门的特殊儿童班级。满天星幼儿园招收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有脑瘫、言语语言障碍、自闭症等各种障碍类型的儿童。

(三)覆盖学前与义务教育学段

早期干预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特殊儿童的特点不同,教育康复的目标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时,注重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从低龄到高龄的全年龄段实践平台,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而适当地选用合理的教育康复手段进行早期干预。如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以招收0~3岁障碍儿童为主,市第四聋校以招收义务教育阶段聋生为主。而静安启慧学校、普陀启星学校、闵行启智学校、浦东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各类残障学生,是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

(四)辐射上海不同区域

实践基地覆盖了上海不同区域,从而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城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需求,以及不同城区的相关政策,有利于针对性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所有校外实践基地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能力要求,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如,硬件上,每次能接受20人次以上见习,或5~8名学生实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部分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上的连贯性;软件上,要具有教育康复课程展示能力、三年以上指导经验教师或康复师2~3名及以上等,从而保证学生在高质量的专业引导下,大幅度提升教育康复技能。

二、实施“贯通式”实践课程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双高”要求,本专业构建并实践了“贯通式”实践课程模式,见习+实习环节一直贯穿其中,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践行“言之有理、操之有度、行之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针。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结合开设的专业课程,进入和专业课程相关的见习环节,主要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年级以每周半天的形式安排见习课,学生到各类特教学校、医院、机构,观摩并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不同的教育康复安置形式以及不同的教育康复形式(个别化教育康复和集体教育康复)的应用,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类障碍儿童、不同学段儿童一般和特殊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机构在安置和康复工作上的特色,同时也了解本专业知识是如何在这些机构和学校中运用的。

三年级仍以每周半天的形式安排见习课,以“研习”的方式开展。本校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摩脑瘫、自闭症、听障等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并就观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疑问开展较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对某个孩子尝试进行言语、语言、认知、情绪等领域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为该生制订个别化康复计划,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实施教育康复时的相似性、差异性及不同方法。

四年级进行全面实习,3个月12周时间,学生全天在实习点跟班实习。在此期间,学生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两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在校内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独立进行教育康复实践。

贯通式的实践课程模式有效地延伸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拘泥于课程中后期或学年末期的见习式实践,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一开始就能充分接触实际、了解实际,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三、推行层级式实践指导

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先分后总”,即先介绍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学习困难、运动七大障碍领域的基本内容,后讲述各类障碍儿童的评估与干预。因此课程实施中我们根据领域间的关联性和领域内的层次性,分类、分层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每一层级的设置与该年级或阶段的课程内容相切合,并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整个过程中,学生角色也发生变化,由单纯观摩到参与部分评估与康复,直到完全独立操作。

在实践指导中,我们始终以“任务驱动教学”[4]为基础,根据学生当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层级式的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逐步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以专业引领和专业认同为切入点,每位学生要参加4次左右的实践基地观摩见习活动,并完成一份3000字左右的见习报告,由一位校内专业教师负责该项工作。同时,通过实验室先进设备、仪器模拟、观察获得感性认知,任课教师负责内容的安排和指导。

二年级至三年级,每周安排半天固定见习时间,二年级见习场所覆盖教育、民政、残联、医疗四大领域的单位,学校指定专业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见习工作。学生见习任务是:了解不同类型机构或学校康复的实施流程、康复对象的分布,熟悉康复教育对象的类型、特点等。每次见习,由专人为学生介绍该机构或学校的特色,并为见习生公开展示1~2堂集体或个别康复训练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与双方教师进行讨论。学生每月就见习内容进行由本校指导教师组织的集体总结及回顾。每位学生须准备汇报PPT,并在集体面前汇报5~8分钟,就见习时所看、所闻、所思进行交流,集体讨论并分享。

三年级见习也称研习,学生主要集中在某一两个机构或学校实践,任务主要是:初步尝试言语、语言、认知、情绪、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基本评估,并规范操作方法,评估后正确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选定一名障碍儿童,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订个别化康复计划,并进行不少于每学期10次的个训,每次训练都要有计划,过程有记录,事后有分析。3~4个学生组成一组,组织完成一堂集体康复教学活动。基层学校教师负责给见习生介绍康复对象的情况,并根据本单位的康复教学要求给予指导。本校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制订计划、运用方法,并组织每3~4周一次的集体交流、汇报活动,就训练时的困惑、问题进行指导和交流。

四年级开始全面实习,实习场所是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医疗为主的机构,实习为期12周,每位学生分别在两种不同的机构中各实践6周,全面介入实践学校或机构的所有工作。以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为主,指导学生开展类似实习教师或实习康复师的工作。学生的任务是:较为熟练地掌握言语、语言、认知等领域的评估过程与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分析并制订适合评估对象的个别化训练方案,每周完成3次个别化康复训练、4次集体康复教学活动,同时了解班主任工作。本校指导教师,每周寻访各实践点,了解并及时解答学生们在实习中出现的困惑,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汇报讨论,学生准备PPT,并汇报5~8分钟,指导教师就学生的困惑问题给予解答。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从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实践单位的评价来看,“双师型”特教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基本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教育康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也是特殊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育康复学专业面临着康复资源不足、康复人才匮乏、康复技能不高、实践缺乏统一标准等现实困难。因此,可建立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践教学标准,解决在教育康复师资专业培养实践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升特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质量。

[1]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_1311943.htm,2017-8-20.

[2][3]杜晓新,刘巧云,黄昭鸣,等.试论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13(6):25—28.

[4]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猜你喜欢

障碍康复儿童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跨越障碍
留守儿童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六一儿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