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CS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18-02-25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习动机专业课程

刘 丹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江北区 40002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大学生都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症,对学习比较倦怠。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究其根源还在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等主要原因。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往往关注教学内容本身,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基于ARCS的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1]

一、ARCS 动机模型理论

ARCS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凯勒(J.M.Keller)于1987年提出来的。凯勒通过对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分析,发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四个动机,并构成了模型。这个模型已经由老师和培训师在学习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及验证—从大学、军队到中小学。ARCS基本要素如下:

(一)注意(Attention)—指唤醒知觉和激发好奇

在教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并能够使得这份注意力坚持到最后 。引起注意的策略有:

1.发问:向学生发问以使得他们思考为什么他们需要学习这种技能。

2.活动或游戏:运用角色扮演或者其它活动来展示学习此种技能的重要性。

3.举例:运用具体的案例, 要求学生提供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激励他们更加深入学习的兴趣。

4.幽默:运用幽默的语言或表情动作引起学生兴趣。

5.冲突:通过引起某种矛盾或冲突以引起学生注意。如水上涟漪和晴天霹雳。

6.新颖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材料和独特的教学形式来引起学生注意。

(二)相关性(Relevance)—指学习任务和学习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就是要向学生解释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说明它与自己的关系及有什么好处。引起关联的策略有:

1.正视现状:即说明此种教学任务或课程是专业必修的。

2.需求匹配:即说明此种教学任务和课程是自己正好需要的。

3.未来有用:即说明学好此课程或完成此任务对自己未来好处多多。

4.关联先知:即说明此种任务或课程自己是有知识基础的。

5.示范引导:即说明若可能对此任务或课程无知,但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达成有知,从而形成相关。

6.自主选择:即可以通过自我选择来达成与任务或课程的相关,进而走进学习情境。

(三)自信(Confidence)—指学生个体对自己能完成某事的推测和推断

用班杜拉的话说,就是学生具有“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的策略有:

1.遗传特性:有些人天生自信。

2.提供支架:即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帮助,生理的、心理的或知识的。

3.可能任务:分配以维果斯基所言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太易或太难都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4.成果刺激: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小成功促成大成功。

5.美好愿景:美好的愿望使自己充满成功的激情和斗志。

6.归因方式:把失败的原因归功于主观因素,把成功的原因归功于客观因素也归功于主观努力。主观因素,如兴趣、爱好、需要、心态、信念、努力程度,自我期待、自我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等。客观(外部)因素,指客观环境、任务难度、他人期望和奖惩等。

(四)满意(Satisfaction)—指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一种轻松愉快的自得情绪

满意即对客观环境和自我情况满意。引起满意的因素如下:

1.物质环境:学校自然环境不错,政策好,待遇高。

2.师资力量: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高。

3.知识课程:学校和教师提供的课程和知识有用。

4.发展评价:自我获得了全面发展并得到公正的评价,促进人生步步成功。[2][3]

可以说,凯勒的这个ARCS模型,不仅激发了学习动机,还保证了学习过程,促进了学习的有效和成功,是一种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广泛实践和体验并带来成功的有效心理模型。

二、基于ARCS的教学设计

基于ARCS的动机模型理论,将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预习

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因为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前预习其实很重要。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在选取预习资料时,可以选择新鲜的,与年轻人的生活贴切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切记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然后根据教学任务制作5-8分钟的微课,并在微课中设计相应的练习,学生为了完成练习,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请教老师,当最后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后,学生自然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二)课中教学

第一步,针对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好市场调研,以课中PPT汇报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

第二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采用游戏、小组比赛、测试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检验课前预习的成果,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中活动时,为了让每位同学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成功体验感,教师应该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让那些平时“无动于衷”的同学也可以完成,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三步,这阶段是总结阶段,非常重要。各个小组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此时师生可以进行互动,教师以赞扬为主,维持学生的信心并使学生获得满足感。[4]

(三)课后活动

学生经过了课中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现象,来证明课中学习的理论。学生将课中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拍摄微视频、微电影,这些课后活动学生们非常欢迎,各个小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需要讨论、撰稿、任务分配、成果展现等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5]

结语

在进行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时,ARCS模型中的四个元素缺一不可,教师可以把这四个元素作为教学设计的支撑点,并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基于ARCS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高职专业课程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习动机专业课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做好课前预习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