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从理解到行动
2018-02-25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重庆渝中 400010)
一、引言
我国从2002年起在全国城市小学三年级起普遍开设了英语课,2003 年又向乡镇推进。但是,由于外来文化和外来语言与我国的文化语言的冲突,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劣势。学生的英语底子薄,文化根基不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也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因此教师当时也是完全依赖于英语国家课程。虽然,后续几年,地方英语课程的面世缓解了部分地区完全依赖国家课程的局面,但是也有大部分地区和教师对地方课程也有排斥。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学校和教师势在必行的举措。鉴于此,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将就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二、研究意义
1.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学校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希望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的半血特色,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核心素养。
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现代基础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校本课程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各方面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3.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还使教师拥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从拟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安排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每个流程都亲自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与帮助,并反思自己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答案,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研究能力。
4.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到的是成体系的、结构相对完整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形成了“育中华的世界人,做世界的中华星”的校园文化和“德高为师,身正学范”的教师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公民素养教育”办学特色。
三、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我国的专家和学者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对英语校本课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理论层面的研究包括:政策的研究、概念的阐释和经验的借鉴等。实践层面的研究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实践过程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的研究等。在对CNKI中有关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时,笔者发现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近几年小学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一次次受到“减负”,因此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止步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使开发的英语校本教材让学生青睐,家长、社会满意,学校和专家的认可,是每位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笔者主要是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面的相关文献论文等。从理论上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解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教育价值。为研究该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
第二阶段,深入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场。考察其校园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英语学科的教学进展。于学校的相关领导,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教师,学生和家长做好前期准备和沟通,取得该校主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阶段,正式调查。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调查该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和具体成效,对该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实施提出相关建议,总结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形成后期的资料数据整理。
依以上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收集研究资料。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学院资料室和电子资源查找收集了许多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分类梳理了基本概念,分析研究和归纳相关理论,了解了国内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为笔者的本次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研究问题。
(2)调查访问法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与该校校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团队,以及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谈话,了解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真实想法和直观感受,听取他们在开发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了解一线教师真实的教材观、教学观等等,了解他们的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困惑,为充实论文增加实践经验方面的支撑。同时,通过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反馈,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接受程度和宝贵意见,为后续修改调整校本教材提供理论依据。这是本研究最主要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聚焦研究目的,围绕研究问题,从对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对该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并笔录或录音,以促成对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解释性理解。
(3)观察法
首先,笔者观察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情况:如该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该校具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该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时的表现。其次,笔者试图通过对各年级段的随堂听课,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再次开发、开发的情况以及达到的效果如何。主要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也配合进行一些参与式观察。最后,笔者对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以学生为本,观察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接受程度,喜好程度等。通过该研究方法获得的材料更加的客观和真实,更能对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蔡亚波.《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改新论》2005年第1期。
[4]程晓堂.《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实践与研究》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