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教与学
2018-02-25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江西赣州 341000)
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如何才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准备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上课上得得心应手,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们往往喜欢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个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如此被动,他的积极性怎么调动得起来,根本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做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
我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还有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潜心钻研教材、做好预设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原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我教学《风筝》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那你看见过风筝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小鸟形状,有的说是鱼的形状,有的说我最喜欢蝴蝶形状的。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我爸爸周末会带我去中央公园放风筝,那里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因为风筝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看看他是做的是什么风筝?如何做的,又是怎么放风筝的?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自主学习、勤学多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一开我说激发趣导入:老师家里要装修一套新房子,正好要给房间安装玻璃,现在你们就是小小推销员,你认为哪种玻璃最适合,要介绍清楚玻璃的种类,功能,特点及作用。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于是按照我提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起来。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在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学生犯难时我只有启发,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潜心钻研教材、做好预设,还需要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进步、努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教与学的统一。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