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2018-02-25
(厦门市第十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0)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学科渗透是实施德育的重要环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加强德育在新课程中的渗透,彰显德育的魅力。生物教学应注重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在今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刻,德育更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
一、生物教材中可用的德育素材
1.热爱生命,感恩父母
有性生殖相对于无性生殖大大提高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受精作用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几亿精子中只有最健康、游的最快的那个精子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经过母亲十个月的辛苦孕育,我们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所以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以此教育学生要珍惜、热爱生命,感恩父母。
2.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教材中多处提及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成功培育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平均每年多解决约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成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2]。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打破了非生物界和生物界的界限,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这些材料让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生物学研究的巨大能力,又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3.环保意识
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提到,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亦然。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乱砍乱伐、乱排放污水、过度捕捞等。这些行为虽然暂时获得了经济效益,却破坏了我们共有的家园,联系“生物圈Ⅱ”失败的实例,让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到地球仍然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终有一天我们将无家可归。通过这些材料的穿插,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激起他们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4.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之一,又是德育教育内容之一。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师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的剖析,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生命的本质,从而增强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其对学生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细胞是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学元素在无机界都能找到,这就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从“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研究方式,从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模式,最后组成有机生命体。这样一个有序的生物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5.爱护公物,杜绝不良习惯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有很多课程需要实验辅助,在实验室里我们就需要及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的实验器材,合理利用实验材料,节约实验用品和水电,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修1最后一节讲到了细胞的癌变,提到了一些致癌因素,如吸烟是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家从香烟的烟雾中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并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吸烟者的肺”。因势引导,教育学生珍爱健康、远离香烟等不良嗜好。
6.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教育活动及每一环节[3]。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关于豌豆的杂交实验等。他们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如“现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孟德尔热爱科学、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达尔文既能尊重科学,又能挑战传统观念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多,道德修养也很脆弱,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典范。一个榜样型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教书和育人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4]。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注重言传身教。如果自己口中脏话不断,又怎能要求学生文明用语;如果自己乱丢垃圾,又怎能要求学生保护环境;如果自己经常迟到早退,又怎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量感染学生,这种影响将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活动
第二课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一门自然科学科目,我们更应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真实情境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
①野外实习和调查:采集制作当地的动植物标本,栽种各种代表植物。
②参观访问: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养殖场及有关工厂,考察当地大自然界的山林湖泊。
③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这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通过开展这些多样化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扎实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并教育学生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总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德育素材,如何使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学习的课题。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成绩、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