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在生活体验中活起来
2018-02-25
(沈阳市铁西区四方台学校 辽宁沈阳 110208)
对学生来说,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个人体验,反复探索,体验渗透、交叉、渐进、螺旋、深化。让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渐从无意识或漫无目的的状态发展到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经验,有效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提升学生成功经验的频率,并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带学生到操场上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多是抽象概念,正因为很多概念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总有困难,如果教师能指导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所遇到的疑问和矛盾出发,从而找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例如植树问题。笔者认为植树问题是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的内容,为讲好这节课,笔者没有按照以往那样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用步伐代替尺子,用石块代替植下的树木,以20步为长度,分小组探讨植树问题:间隔1步、2步、5步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出树的棵数和步数的关系。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得出的答案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我又提出如果反过来已经知道植树的棵数和间距,如何能知道总长度呢?再进一步提出,如果是封闭图形,比如长方形田块植树问题该如何思考呢?等等。
1.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上,学生多数时间都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所有的家庭建设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学生的参与无疑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实践活动,说服家长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例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做管家,让他们在一周内记录家庭的消费数据,比如水、电等。
另外,还可以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将购买的每件商品品名和价格都记录下来,在结账前先让孩子自己计算付款总额,最终跟结算价格比对,如果有出入,让孩子自己将结算小条和自己的演算结果进行比对,寻找问题所在。
数学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家庭中的某些特殊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以通俗的、以生活为导向的方式反映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简单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收集、交流、分析、组织、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创作的喜悦。
2.训练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如以下案例:两位老师领学生去公园游玩,共领了46个学生,公园门票大人每人10元,未成年人每人5元,公园还规定,一次买50张以上的儿童门票可以打8折,让学生思考如何买票更划算?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几个方案;第一种方案通常是学生所能想到的,根据46个学生和儿童票5元的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需付5×46=230元;第二种解决办法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题目告诉我,如果我买了50张以上的儿童票,可以打8折,可以多买4张以上的儿童票,打8折,钱是不是少一点?老师要求学生实际计算: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们发现,如果我买超过4张儿童票,似乎给钱多,但是因为可以享受8折,最后只支付200元比第一个办法少了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们愿意采用第二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种教学,学生的思维将逐渐变得深刻和灵活,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当然,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些数学应用项目课程就能解决的,不要指望在一两个问题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更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里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不起作用,它需要很长时间,老师要有意识地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验,探索,经历一次又一次升级,深化,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渐养成,然后成为一个有意识的应用目的。总之,通过各种载体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实现“知识”的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