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探究
2018-02-25孙振熙
孙振熙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光华小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理论在当代的教学模式中被反复提及,小学数学课程一般都比较简单,而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教材却普遍存在着单调的问题,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觉得数学只有计算和公式,在生活中也没有应用,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就有很实际的作用。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育需要联系到生活,才能被学生所掌握,现阶段关于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成果,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关于教育和生活的著名理论,该理论明确说明了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关联。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
1.采用生活案例,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中融入生活实例,可以加快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的习题都是刻板的,很多题的出题方式都是单一的,学生在习惯了这种叙述的方式之后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并且有的题的说法使学生没有真实的感受,就很难进行理解,以至于一道题需要对题干进行多次的阅读才能最终理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来对晦涩的数学题进行转变,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将数学题进行另一种形式的阐述,通过采用生活案例,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之前需要很多遍才能读懂的题干,经过生活的润色,只需要一遍就可以理解并记忆。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教材中,主要就是加减乘除的运算,下面就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说明:“一会就要放学了,放学之后你要多久才能到家呢?”学生一般会回答一个大约的时间,比如15分钟。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说:“那如果今天路比较滑,就会走得慢一点,如果今天回家着急玩游戏,就会走得快一点,那么就可能是12分钟、13分钟、14分钟,那你放学之后回家平均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呢?”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说明,就会激发学生听问题的兴趣,并且因为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也能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目标。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创建场景一直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充分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来进行场景的搭建。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有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概念,就可以利用学生常常玩的魔方,并且由于魔方的特点,更便于教学中对长宽高的表述,方便教学的开展。通过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物体或者场景的搭建,可以明确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或者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比较基础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性地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将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来,不仅能够教育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例如五年级学生在接触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答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咱们班级现在需要用投票的方式来选举数学课代表,那么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统计更加方便准确呢?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马上联想统计学中的知识内容,这样便将数学教育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教师教得省劲,学生学得也有乐趣。而且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交流学习心得,而且实践性更强。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变得更加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在数学的世界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形成数学思维,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
[2]杨艺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