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入手聚焦“语用”
2018-02-25黄外英
黄外英
(广东省河源市第二小学)
当真语文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后,语文老师再次把目光焦聚在了“语用”上。那么,在语文课堂上该如何找到“语用”训练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生字入手,夯实语用基础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虽说是五年级学生了,但很多学生经常还会写错别字。我在教学生“厉”字时,出示了一组同音字“历、厉、励”让学生辨别。学生思考片刻后,语出惊人,竟把辨别方法编成了口诀:日历、台历、历史表时间,厉害、厉声、严厉“严”当头,奖励、勉励、励精图治表鼓励。在表扬鼓励该学生后,我顺承着学生的方法,出示了相关的填词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词语。学生自己思考编出来的口诀远比老师的重复说教实用有效,学生不仅快速地记住了这三个同音字,还会在生活中运用它们。
二、紧扣词句,落实语用训练
清晰的思维是学生进行逻辑语言表达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在学习《枣核》一课时,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枣核”一词至关重要,可以作为感知全文的线索,于是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带有“枣核”一词的四个词组: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四个词组进行说话练习,当学生能把每一句话说清楚的时候,我提出新的要求:请把四句话连成一段话。然后,我告诉学生刚才说的四句话就是各部分的段意,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平时我们可以像这样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最后,我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就更好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而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再由段到篇,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脉络,学会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也得到了训练。
三、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升语用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用型课堂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中加以运用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表达方法,提升语用能力。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策略。要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实处,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
1.循序渐进抓仿写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指导学生仿写。低年级学生可写一句比较完整的句子,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习了关联词“因为……所以……”后,让学生仿写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年级学生能力加强了,可模仿开头、结尾、片段描写,学写构段方式和常用修辞方法等。如学过《庐山的云雾》后,引导学生按总分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话,可写小动物的可爱姿态、校园花坛的美丽景象或课间活动的热闹场面等。学生通过这样的仿写,连句成段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2.拓展思维练扩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寻找课文中的“空白点”,制定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时,在教学到食肉鸟啄食幼龟这一环节时,书中是没有描绘出具体场面的,我让想象写话:数十只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的场面是怎样的?学生对文本进行补充后,使得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让人感觉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相当残忍的。这样的扩写练习,实现了对文本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扩写练习,使学生明白了如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把场面写生动具体;这样的扩写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奔驰想象的空间,提供了练习表达的机会。
3.课外延伸练续写
课文中的某些情节有时会省略、跳跃或戛然而止,我们要抓住这些细节,在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结尾处写到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这样的结尾让人感觉非常遗憾,这也是孩子们不愿看到的结局。此时,我引导孩子想象假如小女孩跨越时空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小女孩会变成什么样,以《假如》为题续写故事。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被唤起,一个个新的故事应运而生了。
4.展开想象练改写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结晶,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诗词的思想和意境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如学习完《游园不值》一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人在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诗意,把它编成一个故事,中间要求穿插进春意盎然的景色描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原诗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还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
语用型课堂是落实课改精神、语文本质回归的课堂。我们语文老师要再次聚焦“语用”,潜心钻研文本,从细节入手,用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练点”,搭建“表达”之桥,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刘仁增.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