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
——以ERP课程为例
2018-02-25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高职ERP课程概述
高职ERP课程在目标上,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种ERP软件的使用。从熟悉一种ERP软件开始,使学生全面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一跳摘到桃”,进一步突出ERP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潜在的二次开发需求,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对ERP系统的逻辑分析思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竞赛进行融合,学生从建队,磨合,参赛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进一步强化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
二、核心素养的演变
1.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自2000年以来,核心素养的教育社会广泛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对教育进行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2.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根据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三、课程构想与设计
1.夯实文化基础,发扬科学精神,增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增强理性思维,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ERP原理和方法;充分理解经济业务,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分析业务、解决问题。在ERP业务处理时,应具有问题意识,批判质疑;会独立思考,思维缜密,独立判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编制业务处理流程等。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2.修炼自主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现自我发展
乐学善学,提升学生阅读凭证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会计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会计专业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参与会计新准则学习,以适应ERP业务处理。勤于反思,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业务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善于总结业务处理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经济业务,选择或调整业务处理流程等。
3.参与实践,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能进行上机实训操作,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与软件实施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突显财务业务一体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提出ERP相关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2]
四、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
1.小班化是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其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拥有语言表达能力、保持好奇心、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与人格,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而“小班化”就是实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智能时代,高创造力、高感性力、高学习力将成为三大关键能力。而要让学生拥有这三种能力,课堂也必须发生变革,课堂需要也必须展示“思维”的魅力。这种小班化的“思维课堂”,就是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的课堂,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知识、自主发现真理的地方,是培育学生“高学习力”和“高创造力”的课堂。
2.“做中学”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产教融合,学校在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所谓“做中学,学中做”,简单来说,就是指以工作为中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意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工作与学习相融合一。教学项目的载体问题是由典型工作任务来解决的,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业务上机处理,后期的分析、讨论与总结,都需经过精心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课堂沟通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保障
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融洽沟通的平台,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课堂才能生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而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高效课堂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这一学习形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五、创新点
1.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专业课堂育人,拓展育人新空间
许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就蕴含在我们的专业课中。把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专业课程的“温度”时,才会更有动力去学好这门专业来温暖更多的人,也才能更好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从传统课堂到“做中学”、“生生互动”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以ERP模块教学为主线,持续开展做中学。采用ABL(Activity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从主要经济业务入手,结合前置课程中理论知识,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后,最后在ERP系统上,结合岗位进行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业务的能力,熟悉ERP软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根据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学生们不但上手快,而且可进行自我更新学习,ERP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