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8-02-25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白塔小学 辽宁沈阳 110041)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闪现,教室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学生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想,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称象》一文介绍了7岁的曹冲冲破了传统的千称重方法的束缚,创造性的想出了别人想不到的称象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一实验,让学生邻悟到这一做法其实就是把重量相等的石头与大象互换,这一操作使本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评价、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创新。通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会说,这办法虽然很好,但石块搬运很费劲,我觉得在地上挖坑取土,在装袋,用完后也可再添回大坑,这样可以就地取材,也不能造成石块的堆积,学生的这一做法还真的使操做简化了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看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引导学生转换思考方向。教师善于捕捉创造的信息,适时随机地对学生进行诱导。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内的启发教学延伸课外也是非常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巧设问题,鼓励提出问题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回声》文中的四、五自然段时学生通过媒体理解了水波的形成但并不意味着理解了声波,因为声波是无形的,教师抓住青蛙妈妈为什么把声音的波纹比作水的波纹?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设疑教师编说第四段的内容,边用版画水波变化图后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水波的变化,再让学生读妈妈说的四句话,再让学生用手随老师演示声波的往返变化,这样学生知道了声波与水波往返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明白了回声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设疑,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如《神奇的塔》一课的教学时,当大力问妈妈这是什么塔时?教师点拨你现在想些什么?
学生分别提出“我想知道这塔有多高?这塔有什么用?我想看看塔的里面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大胆想象,促进创造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推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学过的课文,要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或接续,它的好处是学生有一定的材料依据,既可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又比较容易把握想象的主题和线索,是学生走向完全独立的创造想象的过渡形成,如《诚实的孩子》课中说,列宁打破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些什么?教师可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并把列宁想的讲述出来。又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常理,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的同学就提出小羊没有死接续想象出“狼向前扑时,用力过猛一头撞在了前面的树上晕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了陷阱里了。”学生们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去的愿望联系起来,通过大胆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又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继续编故事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想,设计这样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说话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乌鸦被骗以后”的故事。
四、适时评价,激发创新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表扬和加以肯定。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收获知识,碰撞新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空间。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点滴,如课文阅读、词汇学习、生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遇到不能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来解释和指导他们。在学生的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朝着“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而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性的思考习惯,从而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方法。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思维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