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应用题德育生命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5)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但在大多数老师心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会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是自然科学,数学就是简单的加法算式,一加一等于二,一公里等于一千米,不会有德育渗透,不会有生命教育,其实这是错误的。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学科教学都必须渗透德育。因此,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无时无刻不渗透生命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深挖数学教材,随机渗透生命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拿最简单的加法来说,1+1=2,1+1+1+1+1+1+1=7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总觉得1很小,就好比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掰断。但是,如果7根筷子或8根筷子连在一起,就很难掰断。这时,你就可以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很小很小,但是众人的力量连在一起,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个班级就会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教师把这些知识系统的连在一起,让学生认真阅读,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使学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我的祖国让我多么自豪。又如,在教学第十册《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细致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思想迁移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剪剪拼拼涂涂画画,动脑思考,自然地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让学生知道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实践,相信事实,不能想当然。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练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触动,如:教材中70年代一座年产钢7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3500个工人。可补充新资料:90年代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400人,使学生懂得科技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科技是生产力。因此,掌握科技知识就得办好教育,要办好教育,学生就得认真学习。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让我们有种民族的自豪感。

3.学科之间进行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一节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可以联系自然知识——能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能源,电、天然气等,从而使学生拓展视野。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逐渐树立联系、转化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时,让学生动手画画,让他们画规范,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尤其是小学生,在做加减法时,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小猪、小鸭、小鸡、小鸟等,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增强不少,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并把各科有机结合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生命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整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小学生在做加减法时,可以自己选择道具,如在山上采集树枝,剪成10厘米左右长,剪整齐后让他们带到学校;他们还可以在海滩上拾漂亮的小石头做道具;他们还可以拿上画笔,制作一根根涂上漂亮颜色的各种材料制作的棒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编写各种应用题。让他们在教室津津乐道的谈论美丽的学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生命教育和美育熏陶,寓生命教育于学习之中,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

总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渗透生命教育,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提高兴趣,提高效率,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为终身奠基。

猜你喜欢

应用题德育生命
应用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