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以“麦田之家”进社区为案例
2018-02-25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 201620)
一、大学生志愿精神本质和内涵社会化趋势
在团组织的大力倡导以及推动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者的群体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但因为组织者存在更重视活动成果、忽视活动建设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活动的时候对于志愿活动本身认知十分模糊,甚至也存在志愿服务的认知误区。而从志愿精神角度入手,我们应当将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明确的定义。大学生志愿者指的是部分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且不计报酬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所拥有的志愿精神主要表现在其自愿为社会进步而发展、工作的精神。所以在志愿活动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应当认同和发展新型的志愿服务理念,并且引导大学生进行多项志愿活动的参与。只有在志愿精神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的认同志愿服务理念,并且积极加入志愿活动中。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本质在于其“非营利性”,这点和人们的普遍认知稍有偏差。[1]
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体系化趋势
伴随着我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人员的增加和组织建设应当再同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但反观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体系。并且因为在大学生群体里行政主导过强,公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很有限,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吸引力并不强。当前我国部分人们依旧认为: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并且是不应当要求受助方支付报酬的义务。而这样的想法让许多人将志愿服务认为是高尚人的善举,但其实义务服务与志愿服务有较大差别,志愿服务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是大学生经过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后对自身能力的发掘和成长,并且愿意为他人服务的一种善举;而义务服务有时候是需要强制执行的。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特性秉持较为传统的认知,在大学生志愿者实际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没有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价值。[2]
如果可以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服务体系化,则会在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志愿者组织体系化是指在系统的思想指导下,对于志愿服务的宣传、招募进行适当的调控和设计,并且让活动满足志愿者的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采用层级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织体系转变,让经费筹措和资金管理更具有体制化的保障,来确保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以“麦田之家”进社区为案例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1.“麦田之家”案例概述
“麦田之家”进社区的志愿服务是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委员会的批准之后,由学校分团委的领导进行组织的全院性非盈利学生组织,其作为年轻的综合性志愿服务团体,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者精神,并且以奉献爱心和服务社会作为宗旨,整体带动全校大学生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在当前阶段,“麦田之家”的品牌志愿活动是“引导美术课堂走进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一年内周末课余时间进行当地各处住宅小区的绘画教学,以铅笔画、蜡笔画和创意画为基础,进行系列的教学活动。并且截止到2017年4月,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在当地超过六个小区开展了系列的绘画支援教授,课程累计达到120节。
2.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以“麦田之家”进社区为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中,其参与的活动呈现多元的服务趋势,并且其中包括脑力和体力贡献,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同质化、功利化的色彩大大降低。
服务内容上的具体化、多元化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更有长远的发展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也在不断的健全。由社会日益复杂、东西部差异较大的原因而形成的社会矛盾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则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选择也更多。而其次,为满足大学生志愿者不同的参与动机,志愿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再仅通过正式组织参与,可以由个人秉持服务精神和志愿精神进行他人的服务帮助。多元的志愿服务参与方式特让志愿者们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在志愿者事业上的人力资源有具体的保障,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断多样的成长意识,因此大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服务参与,认真的参与到培训组织活动中,并且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保证了服务质量水平的同时有助于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3]
结语
我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的增加和组织建设也在同步的基础上开始了完善和发展;但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活动的时候对于志愿活动本身认知十分模糊,甚至也存在志愿服务的认知误区。在志愿精神的大力推动下,我校大学生群体深刻的认同志愿服务理念,并且“麦田之家”通过建立和引导大学生群体进行“引导美术课堂走进社区”的志愿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