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2-25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山东青岛 266071)
一、新课堂教育背景
新的学习理念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初中数学新课堂的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在现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1]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带领者,数学教学是一个具有灵活性的学科,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数学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2]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方法缺乏实践意义。往往会过于死板,照搬概念,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本质的实践意义。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带给学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一味的追求数学学习的应试价值,而不关注实践意义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感,对兴趣的培养毫无帮助。数学的课堂往往没有文科学习更有活跃性,数学的学习往往需要学生更多的专注度以及整个课堂学习的完整性,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不符合中学生“活泼”的天性,容易产生疲倦感,课堂氛围活泼与教学实质的体现如何恰当把控,也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磨合探索的。
三、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水平
在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难度控制不到位,问题太难或者太浅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状态,太难会使得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如果做不到一步步引导的作用,最后老师很容易自己将答案全部解答,无法达到思维引导的目的,设计问题太简单又会达不到检测的目的,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尽量使课堂预设与生成达成平衡。教学的设计不应该过于常规,把握课堂教学的小节点,增加更多的拓展机会,这比较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与在课堂教学的灵活掌控能力,教师也应该对课堂涉及知识有一个深入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了解,以满足课堂的教学需要。
在问题设计上应该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逻辑发展空间,形式上不要太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形式化,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为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加机会,互相增加新的认识和感知。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在新课堂的理念指导下,数学学习应该体现实践性和探索性,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提倡学生的动手和沟通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去“做”,在“做”中发现问题,并和同伴产生交流,达到相互沟通合作的目的,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克服语言和表达的障碍,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并明白对方的描述和表达,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应该用一个简单易懂的贴合生活的方式引入,体现数学的实践价值,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抽象数学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将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3.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有限的,可是问题解决的办法却往往有很多种。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拥有更加广泛的思考空间和探讨空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是一个方面,学生与老师之间,学习问题的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被鼓励和激发。老师应该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应该过于执着于“师道尊严”,应该试着站在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够让老师的教学更加自如,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致,更加有激情。老师要明确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能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其被动接受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带领者,参与者与合作者。
4.照顾差异因材施教
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都有所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在一个以集体为单位学习的大环境中,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进度,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做到因材施教,照顾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制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每个小组的分组应该相对比较均衡,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分布在每个小组内。数学的学习重在思考与探讨,这样在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小组内会形成一个带动作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较弱的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小组间也会形成竞争机制,促进竞争与合作的共同发展。最后也会有小组结果的展示阶段,这样可以提高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探索能力。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的引导,对于学习程度好表现欲较强,喜欢思考的学生,对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其自我评价,参与话题设计。对于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只关注自己感兴趣方面的学生应该经常提出他们感兴趣方面的问题,吸引其参与作答,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受暗示参与型学生,教师应该持续关注时常给予鼓励与刺激,也要主动给这些学生一定的机会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