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影响中国智能交通
2018-02-25丁兆威
□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2018年,中国智能交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那么,2018年,谁在影响中国智能交通?
2018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市场总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种利好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那么,2018年,谁在影响中国智能交通?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2018年影响智能交通发展的部门、机构、企业甚至人物有很多,他们从不同层面,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的繁荣和发展。限于篇幅,我们仅从管理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梳理。
三部委,智能交通发展的幕后推手
智能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等是与智能交通相关的部委,也是规划和管理部门。2018年,五部委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三个与智能交通直接相关的部委,从政策制订、规划引导、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2018年,他们对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通运输部: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科学制定了平安交通建设纲要(2021年-2035年)。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优化完善智能交通发展体系,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实施。并规划实施了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鼓励并积极组织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先行发展;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对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前沿引领性技术等科技创新,组织做好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先进轨道交通等重点科研专项的实施工作;组织开展自动驾驶、无人船舶等前沿技术研究与跟踪,研究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数据应用;实施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计划,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国家交通控制网、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交通旅游大数据等智慧交通试点示范,努力提升中国交通运输的国际影响力。
公安部:加快推进汽车电子标识标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着力推进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鼓励和引导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交通管理创新。2018年2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印发《2018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水平、深入贯彻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构建全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数据资源池,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在线汇聚、互联共享、开放兼容。并建设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
不断优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规范交通秩序。
推广应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应急智能化水平。
顺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各级指挥中心,健全警情主导警务的指挥体系,推动各地构建情报研判主导、高效扁平指挥、精准机动勤务、实时监督监管“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勤务机制,打造多警联动、属地共治的管控模式。
指导各地积极推动地方立法,以法治手段治理地方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应对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工信部:2018年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试行规范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等提出要求,明确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本规范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可自主选择测试路段、受理车辆申请和发放测试号牌。
试行规范规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人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高度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人提出响应请求,驾驶人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完全自动驾驶是指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操作,不需要驾驶人介入。试行规范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施行,推动了我国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行业企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良机。
工信部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统筹推进产业的发展。同时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出台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无线电频率规划,明确规定智能网联汽车通信频段,同时,对相关频率、台站、设备、干扰协调的 管理作出了规定。该文件的发布对于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及产业链成熟将起到重要先导作用。
近年,工信部一直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工作,《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发布和施行,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也标志着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BATD,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
过去,一提到智能交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BAT。BAT在智能交通领域已经布局多年,比如地图服务,基本都是他们的“天下”。他们成为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力量。后来,又多了一个后起之秀D,也就是滴滴。基本上,他们的交通业务主要都集中在“互联网+交通”领域。
那么,2018年,BATD四巨头对智能交通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B百度:近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领先者之一,百度是最早布局无人驾驶的互联网企业,是无人驾驶的探路者和引领者。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百度已经与江淮、北汽、奇瑞等车企进行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并与雄安等部分城市政府达成合作,打造无人出行服务。
2017年12月,在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透露,百度与金龙合作推出的无人驾驶量产车将在2018年面世,智能驾驶将是百度下一波营收的突破 点。
2018年11月1日,2018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一举发布了智能城市交通治理解决方案、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智能停车及自动泊车解决方案、智能车辆管理与调度解决方案、智能城管解决方案等百度AI城市八大解决方案。并联合发改委交通所发布首个《AI+: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同时联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十余位专家,成立百度智能交通顾问委员会。
李彦宏首次明确提出,百度正在用AI思维来做智能交通。李彦宏表示,相比 AI,互联网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思维了。互联网思维只能降低10-15%的拥堵时间,而 AI思维则能降低30-40%的拥堵时间。
2018年11月2日,百度Apollo雄安智能交通研究院正式揭牌,将倾力打造智能交通示范区。
百度认为,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只有AI才能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规划,因此需要利用 AI 打造智能交通,一个能够全面感知、全面决策甚至还能够进行实时控制的交通网络。与传统交通管理思维不同的是,AI思维是用全量实时的数据来感知交通实际情况,城市每一辆车所在具体位置,每一个红绿灯口有多少辆车,这些车移动的方向等。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全局调整,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运营效率。
AI思维的智能交通,具备全面感知、全局决策、实时控制的特点,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如果说过去百度的智能交通还停留在无人驾驶等领域,那么,2018年百度AI交通战略的全方位发布,则让百度智能交通铿锵地落到了实地。
A阿里:在2017年10月11日举行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杭州成为了“城市大脑”最早落地的城市。阿里云城市大脑的切入点也是智能交通,也就是“交通小脑”。城市大脑具备信号灯优化、交通事件实时识别、应急车辆优先调度、重点车辆管控等功能,因此,首先消灭了从摄像头到红绿灯的“最遥远的距离”。
继2017年阿里云城市大脑在杭州成功布局之后,2018年向省外、甚至是向国外拓展。截至2018年5月,重庆、苏州、澳门、吉隆坡等11个城市已经先后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脑。
2018年6月28日,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城市交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指出,过去20年,中国城市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设的传感网络已经领先全球,但硬件重复建设、单点功能微改良带来的“治标不治本”问题愈演愈烈,因此急需升级到“最强大脑”。
2018年9月14日,阿里巴巴AliOS宣布将与英特尔、大唐电信集团展开智能交通-车路协同领域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边缘计算平台在V2X上的应用,AliOS将与其共同探索5G通信技术,大唐电信集团则会为AliOS提供LTE-V2X通信技术。未来,他们将全面布局智能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实现车路协同。
实际上,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车路协同是其在自动驾驶领域重要的路线之一。2018年9月6日,阿里巴巴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成立车路协同联合实验室,籍此共同探索自动驾驶和道路智能化解决方案。
阿里在公共交通移动支付场景不断布局和渗透,乘客不但可以刷支付宝二维码乘车,还可以语音购票、刷脸进站等,这些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城市,给城市出行带来极大便捷和科技体验。
此外,阿里还积极布局智慧停车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停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T腾讯:2018年10月23日,腾讯在2018中国城市智慧交通大会上发布了以乘车码、智能出行助手、定制巴士、城市神经中枢在内的四款智慧交通产品。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5000万用户在使用乘车码,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多个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覆盖城市超过了100个。
腾讯智慧出行覆盖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和公共出行三个场景,以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为四个业务结合点,以内容平台和安全保证体系为辅助,而底层支撑为腾讯 AI 和腾讯云。
腾讯表示,交通是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探索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腾讯希望能够发挥过去20年在科技方面的实践成果,成为公共交通行业的数字化助手。
腾讯自从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宣布战略转型以来,腾讯从C端向B端转型动作十分集中,在智慧出行领域,依托微信支付,腾讯将在智能交通领域下一盘海陆空全覆盖的大棋。
交通是腾讯“互联网+”战略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2018年11月1日,以“开放·共生”为主题的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南京举行。腾讯正式发布出行领域战略,推出智慧出行——“四横两纵一中台”的业务矩阵。四横指的是智慧出行的四个业务矩阵,包括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这是腾讯助力出行产业升级的基础平台;两纵是指腾讯海量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系统;而腾讯AI和腾讯云作为中台,为业务矩阵提供底层保障,帮助车企建立自己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
腾讯交通行业业务包括:覆盖航空公司、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铁路客货运输、城际铁路、物流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交通”各个领域。
腾讯智慧交通业务包括:通过自身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产品,围绕“旅客出行服务”等应用场景,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为交通运输企业打造“公交云”、“地铁云”、“智慧场站”、“智能安防”等智慧交通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
腾讯优图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有车辆检测、车辆追踪、车辆属性、车牌识别、以图搜图等等。
同时,腾讯将通过对地图、互联网连接、图像识别等方面的投入,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前期技术验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希望腾讯未来能开发基于AI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表示,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是腾讯智慧出行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是腾讯自动驾驶的产品化元年,腾讯将重点推进L3产品落地,并为L4及L5提供场景数据支撑。
2018年4月,腾讯的无人驾驶汽车跑上北京的四环路。
D滴滴:在2018年1月25日,滴滴在北京举行了“2018智慧交通峰会”。峰会上,滴滴推出了智慧交通战略产品“滴滴交通大脑”,将携手交管部门,运用AI的决策能力解决交通工具与承载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发布了2017智慧交通出行报告,阐述了滴滴在智慧交通领域全面诊断城市交通的运行情况。
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表示,“我们希望滴滴不仅是连接用户和司机的出行平台,人、车、路、灯和背后的交通决策体系未来都会线上化,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成为智慧交通的服务商。”
据滴滴出行CTO张博介绍,滴滴交通大脑是兼备云计算、AI技术、交通大数据和交通工程的智能系统,也是智慧城市面向未来的标配。将携手交管部门,运用AI的决策能力解决交通工具与承载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是滴滴交通大脑未来的方向。
滴滴出行还宣布成立了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发展。
滴滴出行智慧交通负责人介绍,滴滴自2017年3月在济南首次建设智慧信号灯之后,相继在武汉、成都、贵阳等20多座城市落地。截止2017年底,滴滴优化超过1200个信号路口,发布并上线100多块诱导屏产品,实时反映50个城市交通运行情况。按照计划,滴滴2018年将计划优化10000个路口。
据悉,滴滴交通大脑已在全国20多座城市进行部署,从智慧诱导屏、智慧信号灯等智慧交通着手。
滴滴布局智能交通还不止于此,2018年伊始,滴滴就在自动驾驶领域马不停蹄、动作不断。滴滴相关负责人表示,滴滴将在在美国和中国的三个城市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目的是为了明年初推出完全自主的车队服务。
过去,一提到智能交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BAT,现在又多了一个D,即滴滴。滴滴已经不满足于网约车业务,而是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智能交通的各个方面。
BATD携手智能交通企业形成“中国智能交通雁阵”
在互联网行业现在有三朵最知名的“云”——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他们都聚集在智能交通上空。百度云正透过云生态下的“交通大脑”,试图从数据中挖掘更多价值,推进智能交通的全面云端化。阿里云、腾讯云则不断加大智能交通市场的布局和覆盖力度。
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滴滴智慧交通、阿里云城市大脑,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强大。未来,可能还会有一朵“滴滴云”。未来,智能交通市场的蛋糕将越来越大,四巨头在智能交通领域将展开一场科技与实力的较量。
巨头的参与和竞争,有利于智能交通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参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交通”的内涵,从而提升了中国智能交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在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四大互联网巨头之外,智能交通市场还有一大批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如海信网络科技、千万科技、易华录、电科智能、银江股份等。
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是为了区别BATD等互联网企业。其实他们也都是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和探索者,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深刻影响着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限于篇幅,再加上企业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述评。
实际上,四大互联网巨头并不直接做交通,更不做产品,而往往是通过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合作,来实现自己的业务布局,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大多都是与汽车制造商合作,自己并不造汽车。共建生态,做连接,做自己最擅长的,是他们的原则。
腾讯给自己的定位是“三个角色”,也就是腾讯要专注做三件事:做连接、做工具和做生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各方表示,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从连接人、服务及设备,到连接各行各业、为其转型升级助力。“连接一切”,这是马化腾为腾讯规划的长远战略目标。
互联网巨头缺少对交通行业的深度理解,而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真正落地的智能交通项目离不开二者的紧密合作。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拥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带动互联网企业快速走进更多的城市,从而加快其技术的落地应用。在阿里城市大脑建设初期,阿里云就联合了13家企业,杭州交通小脑项目也主要由中控信息、银江股份以及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同完成。
截至目前,滴滴也已经与多家交通信号控制器厂商及信号优化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推进互联网+智慧信号灯的升级换代,包括海信网络科技、海康威视、易华录、南京莱斯等。
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在行业深耕多年,产品和方案遍布多个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客户资源,与之合作,也是互联网巨头将智能交通业务快速复制的一条捷径。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结合,共同构成中国智能交通产业“雁阵”,成为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但影响着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影响着世界智能交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