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种精神的方式介入社会实践
——路遥

2018-02-25撰文詹歆睿

陕西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当代作家巨变路遥

撰文/詹歆睿

路遥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改革先锋”的桂冠是祖国和人民赋予路遥的最高荣誉。正如路遥深情地说:“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作家路遥的人生可以用“苦难”与“奋斗”来形容。在生活的重重困难面前,他不仅没有退缩与消沉,反而生发出“扼住命运咽喉”的雄心与壮志,不断地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年轻人的出路,书写了具有史诗品格的优秀作品。

路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北清涧,1992年因病逝世。路遥父母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路遥是长子。因家庭贫困、伯父没有子女,路遥快8岁时(1957年)被过继给伯父。与路遥童年相伴的还有贫穷和饥饿。为了维持最起码的温饱,使路遥不致辍学,养母甚至乞讨为生。这些生活经验体现到了他所创造的文学世界中,他的小说大多表现了饥饿、苦难、贫穷以及主人公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的坚定和信心。

1976年,路遥因文学才华出众被分配至《陕西文艺》(后恢复刊名为《延河》)担任编辑工作。在《延河》工作这段时间,路遥完成了与陕西第一代作家之间的代际传承,与贾平凹、陈忠实等陕西当代作家一起成长为陕西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成为陕西文学“东征”的主力之一。1980年至1984年,路遥先后发表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其它全国性奖项,路遥成为全国知名作家。特别是《人生》发表以后引起巨大轰动,引发评论界和全国读者的持久讨论。电影《人生》获得了“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加林和刘巧珍成为全国观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路遥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

1988年,路遥历时6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该书于1991年获中国文学权威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路遥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中国,有多少路遥的同龄人有过与他相同的童年经历,对饥饿的感受刻骨铭心;还有更多路遥时代之后的年轻人,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像孙少平那样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中发奋苦读,为了理想历经磨难。

20世纪80年代初与陕西作家朋友们在一起(后排左一为路遥)

1987年与《平凡的世界》责任编辑李金玉在研讨会上

同陕北大嫂聊家常

路遥小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一面镜子,是祖国走向新生的真实描摹。路遥敏锐地感受和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以一种精神的方式介入社会实践”。《平凡的世界》描写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中国城乡的巨变,期间祖国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小说均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路遥以“双水村”、孙少安、孙少平俩兄弟这样的小地点、小人物为出发点,继而延伸到公社、县、市等更为广阔的社会,描写祖国的巨变给小地方的普通人所带来的思想和生活道路的变化。

路遥在成长中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爱,祖国历经沉疴走向新生的巨变也为作家的书写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他留下了为数不多却堪称经典的作品,作家创作的故事得以回到创造这些故事的人们中间。父辈经历的苦难与坚持,不畏人生艰苦、勇于挑战自我的可贵精神,将是下一代享用不尽的精神资源,也是鼓舞我们前行的精神给养。

猜你喜欢

当代作家巨变路遥
言论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卡尔维诺(素描)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图表
辉煌巨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作品中的审丑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