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2018-02-24黄婷张雪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刺

黄婷 张雪松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 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刺;热敏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1月者,好发于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1]。该病以剧烈的烧灼样、电击样、撕裂样疼痛为临床特征,缠绵难愈,严重损害患者的情感、睡眠和生命质量[2]。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治愈率低。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PHN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PHN的诊断标准,受试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疾患者。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5~75岁,病程1个月~3年。

1.2 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位,取疼痛区相应脊椎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合皮损部位围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夹脊穴直刺,皮损部位取朝疱疹皮损方向平刺,针距约1寸~2寸;酌情加取足三里、合谷、太冲穴、膈腧等穴,得气后留针30 min。在针刺的基础上,施行回旋灸和雀啄灸探查出所有热敏腧穴后选择2个热敏反应最显著的穴位施以定点温和灸,灸至患者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以上操作1次/d,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显效:临床疼痛消失,VAS为0分;有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改善,疼痛改善分数>2分;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势,疼痛程度降低分数<2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42例患者中18例显效(42.85%),22例有效(52.38%),2例无效(4.76%),总有效率为95.23%。

3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失治误治、皮损面积过大时,带状疱疹愈后容易遗留PHN。现代医学治疗在疗程和疗效方面优势并不显著,同时因病程较长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而有些药物存在较大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4]。

本病当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化火,脾虚蕴湿化热,肝火湿热相搏粘滞不去“不通则痛”;加之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不荣则痛”。在皮损疼痛区采取围刺可通利经气、调和气血;针刺夹脊穴助督脉之阳,通膀胱之气,調和局部气血,疏通局部经络。夹脊穴附近分布着脊神经后支,其深层则分布交感神经干,针刺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夹脊穴有助于改善相应神经节段的感觉障碍,兴奋交感神经节,调节周围植物神经,改善脊神经根处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缓解PHN患者的疼痛感[5]。

热敏腧穴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对艾热高度敏化的疾病反应点[6]。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7]。热敏灸疗法主要是通过激发人体经气的感传,使得气至病所,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的一种新型艾灸疗法[8],具有行气止痛,通经活络,扶正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PHN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志森,杨 勇,李若瑜,等.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4

[2] 于生元,万 有,万 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3):161-167.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4] 倪家镶,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义献出版社,2003:375.

[5] 吴 强,张议文,王 健,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用穴思路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7,37(2):191-194.

[6] 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29-30.

[7]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03):199-202.

[8] 陈日新,康明非,付勇,等.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针刺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