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2018-02-24王晓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神经内科

王晓萍

【摘要】目的 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生风险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在神经内科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提高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护理风险也可以称之为护理不良事件,此类现象指的是不在计划中产生的跌倒、烫伤、用药失误、窒息以及误诊等不安全意外事件,临床神经内科的疾病种类比较复杂,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时间比较长,因此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和其他科室比较更高,神经内科属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高危科室,所以针对神经内科患者,为其提供护理措施期间,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施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1]。本文将我们医院神经内科在以往所接诊的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6~90岁,平均(61.66±11.25)岁,疾病类型包括: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科室包括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40岁,平均(29.44±3.78)岁,护理人员教育年限12~16年,平均(12.14±2.33)年。采取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2.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患者康复需要良好的环境,因此改善医院护理制度,基于患者良好的住院环境,不但可以帮助患者身体康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强化消毒制度的施行和监管力度,在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感染其他细菌的风险,避免其他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事件出现,对于护理风险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与提升,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减少护理危险事件的出现几率。

1.2.2 提高护理人员危险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针对危险事件的预估能力,在开展护理操作期间,需要预估各项风险事件,及早开展防护措施,减少危险的出现,从而使医患关系获得改善;医院需要按时开展护理培训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期间会产生的危险事件,保证护理人员具备预测风险以及预知风险的能力,当产生风险事件期间,需要施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危险事件的出现几率[2]。

1.2.3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水平

测试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时查找护理工作期间会产生的各项失误,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防止因为失误引发的不良后果,提高护理管理的记录水平,保证清楚的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便于在出现护理管理失误期间及时找出失误原因,同时制定处理措施,下降伤害到最低。

1.2.4 为患者施行医疗安全培训工作

为患者开展医疗安全培训,使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识获得提高,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意识加以培养,为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培训工作,充分尊重患者自身权力,同时和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交流,使其更为详细并且全面的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3]。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生风险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业务水平会引发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患者对于风险意识能力较差,无法良好的配合治疗也会导致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在护理工作期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4]。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期间,护理工作比较复杂,步骤较多,十分容易产生护理风险事件,受到治疗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于护理操作和准确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产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升高,疾病治疗期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对于病情不够了解,会引发部分不该出现的危险事件。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产生风险几率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属于一类良好的降低危险事件出现的措施,在开展风险管理模式期间,需要为护理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掌握护理管理基本知识,方便提前获知,做到及早预防,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 高言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1):152-153.

[2] 曾 瑜,陈淑英.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2015(8下旬刊):178-179.

[3] 李 翠.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4):531-532.

[4] 谭丽萍,田凤美,闻彩芬,等.神经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1672-1274.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神经内科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