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程序的临床作用探析
2018-02-24郭晓玲
郭晓玲
【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运动护理程序在脑血栓后自理缺乏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焦虑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两组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运动护理程序应用到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的护理当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脑血栓;自理缺陷;运动护理程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脑血栓指的是由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脑血栓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在幸存者中,超过3/4的患者留有各种残疾,其中就包括自理缺陷,自理缺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为了改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的自理能力,本文对本院收治的50例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7~84岁,平均(70.64±6.65)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85岁,平均(70.77±6.9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的25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常规干预,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25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护理程序干预,具体的运动护理程序内容如下所示:
1.2.2.1心理护理干预
脑血栓的发病比较急骤,临床上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方法进行脑血栓的治疗,因此脑血栓的预后效果比较差,对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而言,在这样的疾病打击和现实情况下,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的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和情绪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疏导,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耐心的讲解脑血栓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脑血栓后病情康复治疗护理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和了解度,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情绪的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和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与配合度。
1.2.2.2康复训练指导
对于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而言,实施康复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先詳细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每天的康复训练内容进行指导。具体的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上肢训练方面,让患者每天进行手臂的抬起放下动作进行练习,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让患者的手指进行展开并握拳练习,促进患者手臂和手指的血液与淋巴循环;第二,在坐姿训练方面,让患者每天按照正确坐姿进行半小时坐姿训练;第三,在站位训练方面,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分开双腿,让患者上肢自然下垂,患肢尽量进行运动;最后是步行训练,先让患者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行走练习,然后让患者开始拄拐行走,再进展到独立行走,在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中,一定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出现摔伤等情况加重患者的病情[2]。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和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其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焦虑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在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3.73±14.52),运动功能评分为(54.74±25.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1.28±8.39)分的日常生活能力和(36.47±22.98)分的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患者经过运动护理程序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与同类研究中的相关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总而言之,将运动护理程序应用到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的护理当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 莉.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的疗效评价[J].医药前沿,2016,6(25):292-293.
[2] 程梦迪.运用护理程序对脑梗后自理缺陷患者的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42-242.
[3] 李美玲,薛 玲.对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采取活动护理程序方式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193-19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