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的绩效管理

2018-02-24沙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事业单位

沙瑛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的绩效管理是当前合理、安全使用财政资金,编制项目预算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论文就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以便能够对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项目预算

【Key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ublic institutions; project budget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2-0060-02

1 引言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项目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项目预算的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从重视项目预算的编制提升到注重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合规运用,促进社会以及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这正是项目绩效管理的意义所在。

2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的概述

在十九大大强调预算项目的全面绩效管理的政策指导下,社会公众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透明度、合理性等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更加强烈。

绝大部分部分的事业单位都属于非营利单位,国家财政会按照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项目下达预算经费,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载体,事业单位要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价值进行有效发挥并行之有效。但是,也有一些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后缺乏对项目的有效监控、跟踪,导致出现执行流于形式,资金使用和安排不合理,出现预算执行严重滞后,甚至无法执行的状况。基于种种,项目绩效管理成为衡量事业单位使用公共财政资金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测、评价工具,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结合实际需要,将自身长远发展以及整体的战略规划进行有效对比,及时进行指标之间的调剂,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 [1]。

3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现状

3.1 预算编制随意性大,绩效管理缺乏刚性

笔者了解到,有不在少数的事业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约束观念淡薄,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不够重视,由于事业单位资金基本都是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的行政长官认为预算项目就是伸手向国家申请经费的依据,至于项目是否符合单位长远发展,是否与战略规划是否相关,并不重要;第二预算编制严重脱离需求,单位日常预算收支业务,过于随意,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第三预算编制依据单一,传统的预算通常按照上年预算批复额度编制,如有新增因素,另外按照新增因素提供必要的佐证资料申请经费,这种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部门经费,将项目预算与项目绩效管理完全割裂,不考虑项目本身产生的社会效应,彻底伤害了社会公众对项目编制预期。

3.2 编制依据不充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好比一台发电机,而预算编制是启动发电机的阀门,如果阀门的基调不调试到关键的节点,那么发电机在全部的寿命周期中将会故障重重,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在预算编制这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各部门应该结合部门长远发展需要,积极询证,广泛征求意见,从项目背景、项目使用寿命、项目使用合理等方面,各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确保项目编制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但实际上,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基本上是财务部门在唱主角,借助各需求部门的项目需求编制单位全年预算,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属于基层部门人员,根本无法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对编制预算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认证,从而也直接导致预算的质量不高,同时为体现预算编制的及时性,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往往在前一年的6月份开始编制,由于信息化、物价以及项目本身的时效性的影响,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预算项目达不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出现临时调整项目等不合理现象。

3.3 项目绩效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重预算,轻管理这种现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并且事业单位也未真正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的机制。项目支出是否按照序时支出,项目评价是否建立问责机制,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等都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虽然有些单位也设立了相应部门,但其对于整个预算过程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相适应,缺乏系统、动态、连续的监督管理,使得监管效果大大下降。

4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的思考

结合事业单位项目预算中的绩效管理现状,事业单位应积极寻找问题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当前的现状做到切实有效改良,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呈正比。

4.1 依托全员及时编制,建立问责机制

为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谨性、规范性,执行的刚性,事业单位应及早着手,结合单位的宏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集思广益,多方询证,编细编实,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强化预算收支制度,建立预算问责机制,对盲目编制预算而无法正常执行或者执行严重偏离项目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可作为人员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预算编制不充分,出现经费不足,原则上不得追加预算经费;对确实需要追加预算经费的,应区别情况,尽可能考虑从该单位的其他经费项目累计结余额中调剂使用,这样一来可以简化追加预算手续,同时可以降低预算单位预算资金累计结余额,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2]。

绩效的目标必须进行有效明确,而且对其中的综合目标必须要进行充分细化,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必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且还要对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参考,合理地对目标进行制定,而且还要保证所制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具体性。

4.2 建立健全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强化绩效管理,能有机地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变更、决算、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事业单位在做好预算编制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选择确定项目上,确保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对于新增长期性、刚性支出政策要充分评估政策风险,严格规定政策实施边界,避免政策攀比和支出范围无序扩大。

绩效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绩效指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选择并确定一个合理的绩效目标能够正确地反映实现效益以及可持续影响等,不仅如此,还能够充分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所以在选择以及确定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谨慎对待。

4.3 正确选择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方法

由于绩效评价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对绩效评价的方法进行确定,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绩效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比较法以及因素分析方法还有成本绩效分析法等。选择并确定一个好的方法主要是让绩效评价的作用以及影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的管理效果。所以在选择以及确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使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不仅一次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3]。

为了能够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有效总结,必须撰写相应的绩效评价报告,也正是因为这样绩效评价报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撰写的过程当中必须将其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还有绩效指标以及目标写在其中,而且还必须要对绩效目标在相应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总体进行情况的具体目标进行有效分析,分析之后其实际结果的撰写也必须与绩效目标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写清楚具体的原因。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本文分析,我们对绩效管理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机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才能有效实施,为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以及充分使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袁益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2):148-149.

【2】郁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3):64-65.

【3】周昕.淺析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21-22.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