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错图》:来自清朝的海底总动员

2018-02-24简前前

高中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洋生物画师图谱

简前前

千百年来,人们对海洋都有着亲切的好感和莫名的好奇,因此诞生了无数美妙的故事。关于人鱼的传说、关于海底世界的想象、关于大海的女儿和人类的梦想……这一切拼凑起来,当真是一幅明艳生动的海洋画卷。说到海洋画卷,《海错图》应该算是经典了,这组清朝康熙年间的图谱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作者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书中记述时有夸张,妙趣横生,堪称奇书。

“海错”不是“海了去的错”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海错图》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其中的动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作者的严谨精神,使这本书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而且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海错图》作为故宫所藏的一套奇书,本质上其实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以当时及其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官方主流画风为标准来看,《海错图》这部图集远不如其他宫廷之作精美工细。但其对光怪陆离的水族如此全面细致的表现,在中国画坛并不多见。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该册颇得乾隆帝的赞赏。

《海错图》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却威风凛凛、憨态可掬、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龙首鱼身的龙鱼、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以及鹦鹉鱼、鸽子龟、宝石鱼等。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

看不到海洋生物图.就自己画一本

在我国古代,有一类文人画家以“务专”而闻名于世,但多涉兰梅竹菊、人物花鸟。能够把自己的全部创作精力与艺术生涯投入到海错画创作中并有所成的画家甚少,《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就是这样一位画师。

对于这位人士的历史记载寥寥,只知其字存庵,钱塘人,生卒不详,猜测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便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了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终于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此书是如何进入紫禁城的呢?全书并没有进献给皇上的言语,可见当时聂璜没有打算把书上贡。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很喜爱这部图谱。后来有人说,大概皇帝身在深宫,又是北方人,没见过南方沿海这么多生物,所以觉得这本书很好玩。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華,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如果第四册风格是“小清新”,那说前三册画风“蠢萌”毫不为过,册中图文并茂,并根据生物体量比例,在画页中错落排布,独具匠心。

留下江湖传说后.画师就消失了

留下了《海错图》这个江湖传说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嫒传》里的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后来,因为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海错图》被重新装裱,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图录类画谱,表现内容涉及海洋生物、飞禽走兽、花卉等各类题材,而其中《海错图》最为独特,也最引人注目。

时光匆匆流逝,画师早已消失在江湖中,但《海错图》依然如传说一样令人充满好奇。有科普达人发现,《海错图》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其中有一些生物只属于神话传说,比如人鱼,鱼以人名,手足俱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鱼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说生物,在不同的传说中有不同的形象,而《海错图》里的人鱼应该算最丑的。另一些生物既存在于传说,也存在于现实。比如“鳄鱼,《海错图》中的形态很像,但鳄鱼身上却多了火焰纹饰;还有海豚,虽然画得很像,但多画了两条后肢。当然,这些“不靠谱”在如今看来并没有影响到《海错图》的江湖地位,反而增加了它的“蠢萌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洋生物画师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会发光的海洋生物
猜猜我是谁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图表
看海洋生物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