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安可仰,风流天下闻

2018-02-24

高中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辛弃疾李清照杜甫

诗是最美的语言,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从诗人的伤口或是笑容涌出的旋律。古典诗词,寥寥数字,却是四两拨千斤,字字千锤百炼,勾勒出或恢宏或清雅的画卷,谱写出或激荡或幽咽的乐章,其内涵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古典诗词的精炼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者能够将自身化为微小的尘雾,瞬间弥漫于整个诗的空间。

我们读古典诗词,不是真的在读,而是用心在体悟,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每一次感受都有新的美妙,让其中暗藏着玄机和活力,让多种揣测,多种解释,多种理解,渗透全身。可以是青山绿水,可以是大漠落日,可以是古寺寒鐘,可以是隐逸暗香,可以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是海枯石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诗人的世界看他们的人生吧。

一面是诗人,一面是侠客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侠客李白

小时候,李白出现在课本中,他是我们的诗人。

长大后,李白出现在流行歌曲中,他是我们的青春。

“如果能重未,我要选李白!”——什么非要选李白呢?可能正是李自身上蕴含着我们天真浪漫、意气用事、无拘无束的青春。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已四海为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侠客梦”,我们幻想过自己是令狐冲,嗜酒如命,剑术超群。通吃黑白两道。我们幻想过自己是乔峰,豪情万丈,掌法无敌,任我快意恩仇。——其实,李白就是这样的大侠!现在大部分人对李白的第一印象,就是“文人”。如果太自得知后世对自己是这种评价,肯定气得火冒三丈——你才文人,你们全家都是文人!话说李白自五岁开始读书识字,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并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文弱书生,他擅骑射,更热爱武术,年轻时就渴望自己能以武功名震江湖。没错,李白压根就没想混文坛,他的理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大侠!

当大侠可不是光读书就能成的,当然得练就一身惊人武艺方可服众。李白见韩朝宗时,在他的自荐书中写道:“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看看,李白自十五岁便开始习武,到了三十岁才作文章,有所成。可知在他心中,到底是孰轻孰重了。

李白的老师是大唐第一剑客裴曼,相当于金庸小说中“风清扬”的江湖地位。老师如此厉害,学生自然不差,再加上李白酷爱喝酒,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令狐冲嘛。李白与令狐冲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朋友圈特别广泛,上到庙堂柱石,下到妓女乞丐,不管正派还是邪派,只要聊得来,都能和他交朋友。

而且李白二十多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遍半个大唐。要知道在古代一人出游,若无武艺傍身,所带银两财物,怕是早就被人抢了去,而李白游历数年,却太平无事,无半点损伤,亦可知其武功绝非平常。四处游览,自然十分长见识,但也花去不少财产。李白为人仗义非常,单在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出来混,讲的就是一个“义”字,李白深谙此道。是以但凡兄弟有难,他二话不说,就拿钱去接济他们,不到一年时光,就花掉了三十万,不过也没事儿,反正对李白来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诗人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有人问,为什么李白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却又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来奉承杨贵妃?

因为诗人是最天真和健忘的一类人,他们只活在此刻。那一刻的委屈、快乐、赞叹、悲伤胜过余生所有光阴的总和。然后他们就写出来了,写完之后心满意足,所有的焦虑啊苦恼Ⅱ阿都得到了安抚,所有的喜悦啊豪迈啊都有了机会释放。偏偏他们文采极好,好到感动了我们这些不相干的路人,好到让我们以为这就是他们对生命的承诺。后来某一天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他们又有了新的句子,一改从前,一时之间难免就觉得有些失望。

可是,诗只是诗人的伴侣,是他们走过这一生坎坷不平的抚慰。你在那些诗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后来又失望了,那不是诗的错,也不是诗人的错。

“摧眉折腰”那一刻啊,心里一定可委屈了,尊严受到严重的伤害,写完这句话,心里可能就平静了大半。“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句子写出来,可能有应酬的成分,但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毕竟欣赏美好事物是诗人的天性。但诗人一辈子要写太多的诗,就像你我一辈子要说太多的话。这种时候最害怕有观众了,因为有观众就有评价,就得做一个纸片儿人,上面是一以贯之的标签。

李白原本是个小孩儿的性子,只是才气太高才给了人错觉。小孩子说的话,转眼就忘,唯有天真的性情不变。你看他写《蜀道难》,那意境那氛围,浑然天成的赞叹与悲壮,不知道该是经历了多少人世悲欢胸中才能有此丘壑,但其实人家就是送个别而已。也就是李白,先不说主题意蕴,气势就先把人给震住了。所以说,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杜甫 不止是粉丝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诗,给人感觉他一直很悲剧,挣扎在窘迫的底层,在诗坛苦苦挣扎、打拼。实际上,他的出身一点也不草根,是个标准的文二代、官二代。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最杰出的几个人物之一,在文坛政坛都享有很高的名声。杜审言是个非常狂傲的人,甚至狂傲到不要脸的地步,平日里总是写点东西奚落好友不如自己。他快死的时候,躺着病床上,好友不计前嫌去看他,想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杜审言怎么说呢?他说:以前我的文采一直压在你们头上,你们做了一辈子缩头乌龟,今天我要死了,你们终于有出头之日了。然后,大笑着死了endprint

其次,杜甫的母亲姓崔,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唐初土族之首,和皇族通姻。杜甫在《壮游》里写道,“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这里的崔就是洛阳名土崔尚,杜甫能够和这样的人物谈笑风生,可想而知家族身份给杜甫带来的帮助有多大。

杜甫一生写诗极多,最多的是五言律诗,因为他祖父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到了杜甫这代,他一直想要青出于蓝,年轻时候写的诗,简直遗传了祖父的狂傲基因,狂傲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在诗里面他直接说自己是国宝“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诗中的李邕就是李北海,在诗歌界好像没听说过,没写过什么诗,但他在书法界赫赫有名,是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没有之一。身居高位,同时又是一位黑道帮首。曾有5D0多人的日本使团来唐朝进贡,刚登上大陆就被李北海带人劫杀,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至于王翰,认识的人不多,诗歌流传下来的也少,但有一首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当时也颇负盛名,然而杜甫说李北海想见他,王翰想做他邻居……类似自吹自擂的诗还有很多:“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诗是吾家事——诗是我老杜家的事情,你们不配掺和。“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王与瑶,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吾祖诗冠古——诗就是我们老杜家祖先代言的。

不过,杜甫非常推崇李白,用现在的话说,杜甫就是李白的脑残粉。刚认识,杜甫就被李白的气质所折服,《赠李白》中一通表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等到混熟了以后,就可以写“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么推心置腹的句子了!还有《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名大多有“赠李白”、“梦李白”、“怀李白”、“忆李白”字样,总之,就是换着法子表现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杜甫的条件挺好,个人也是很努力的。但是,即便如此,既有先天条件,又有后天勤奋,他在当时却没能发展起来,甚至是落魄潦倒。所以他的生前没什么荣光,是悲剧的,但杜甫又是一个伟大的人,那些散落在一千多篇作品中的细节,其真正的感受自在人心。杜甫的伟大在于,他面对灾难和挫折,不仅没有消沉下去,反而以更加坚强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他更伟大的地方在于,无论多么绝望的地步,他都没有为个人的遭遇而愤愤不平,相反,他看到的是个体在巨大历史转折时期的软弱无力。他的笔下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在最无望的时候,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天下苍生的苦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多么难得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呀!

文武双全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就是辛弃疾。

众所周知,宋词分为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充斥着热血豪情:后者以柳永、秦观为首的婉约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7杨柳岸,哓风残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公元1162年,北宋已经灭亡35年,赵家王朝畏畏缩缩地躲在南方。在金人占领区出生的辛弃疾,从小就被爷爷辛赞努力调教成战争狂,以杀伐征战、推翻金人统治为己任。辛弃疾22岁时,他的盖世武功终于有了合法展示的机会。

北方各地趁机起义。辛弃疾集合了2D00多个弟兄,投奔带头大哥耿京,说好了一起配合南宋抗击金兵,结果辛弃疾去南宋谈判,叛徒张安国把耿京杀了,去金人那里邀功。辛弃疾得知,一怒之下带着50个小弟,硬是闯入超过5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又奔突千里,将其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最高法庭处决,并率万人南下归宋。南宋一帮忍者神龟,哪里见过这种铁血男儿,一时群情振奋:“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没错,辛弃疾就是历代文人中少有的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上一个是李白)。清人陈廷焯就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未,正则为郭、李,为岳、韩,变则为桓温之流亚。”他认为,要是给辛弃疾发点军队、再发点人民,辛弃疾就可能成为桓温一类的奸雄。可惜整个南宋都是萎靡范儿,擅长走割地赔款拍马屁的丢脸路线,勇猛风没市场。

辛弃疾的词,时而豪气干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英雄吧7在南宋一团愁云惨雾的诗词里,这样的句子简直是文学界的兴奋剂。时而他又把忧郁和寂寞写到极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千万别以为是李清照或柳永写的。时而他走幼稚风,使劲卖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昨夜松邊醉倒,问松我醉如何7只疑松动要未扶,以手推松,日去!”(《西江月》)这率真和情趣]

但辛弃疾的词最多的表达的还是他的爱国之情。他最终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他的词不是用墨未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干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极委婉地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文人写滥了的题材,又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抒发忧愤呢?endprint

全能文豪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果要评选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这个人就是眉山的苏子瞻。

在今天四川省眉山市的苏家故居里,其大门之上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下联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的“三词客”指的当然是苏洵、苏轼、苏辙了,而“四大家”是指唐宋以来最杰出的四位散文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与苏轼。也就是说,这上联与下联都有苏轼。

唐宋八大家中,他们苏家一家就占去了三席,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百年罕见的家庭。而他们家大公子苏轼,那更是五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那么苏轼是如何成为这么牛的人物的呢?

关于苏轼的早年教育,从他的诗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苏对于小苏那是很严格的。《宋史》上说,苏轼从小就很聪明,“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待到小苏弱冠之时,也就是二十岁,他已经博览经史子集,下笔千言,言之成理,他尤其喜欢贾谊、庄子等人的文章。贾谊,西汉名士,善于寫政论性文章,如著名的《过秦论》;庄子自不必说,超脱神逸,物我两忘,追求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可以说,苏轼汲取各家之所长,养成自己才高且洒脱诙谐的个性。

宋仁宗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进京参加了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这场考试,欧阳修是主考官,他听闻副主考梅尧臣先生发现了一篇绝妙的文章,于是也看了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真是好文章Ⅱ阿!于是有意想把这位考生定为第一名。可又一时惊疑不定,这莫不是我那门生曾巩所作?若把他定为第一名,那别人岂不是要说我欧阳修徇私舞弊?还是把他定为第二名吧!就这样,这位考生在瞬间就由状元变成了榜眼。结果揭开大名,原来是一个名叫“苏轼”的举子。其实,欧阳修的门生曾巩在这次科考当中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不过好歹也算是考上了。

作为被主考官欧阳修录取的考生之一,苏轼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欧阳修门下的弟子了。于是,有一天,苏轼就带着自己的“拙作”去见欧阳修了。当时的欧阳修可是文坛泰斗,能够得到他的赞誉,那完全就是一种至高的荣耀,可以使被赞之人很快名满天下的。欧阳修当然是识货的,他看了小苏的几篇文章之后,便摇头叹息,并对他多年的文友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我呀!应该退出文坛了,以便让这个年轻人出人头地——这也就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来历了。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啦!

小苏自此名声大噪,而使他名满天下则还在于另一次科考宋仁宗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参加了朝廷举行的制科考试。史籍记载,有宋一代,大约三百多年时间,一共只举行了二十二次制科考试,共录取人数四十一人,掐指一算,也就是平均每次录取二人。不过,对于像苏轼这样五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人才,这个制科考试也还是小菜一碟的。面对皇帝亲自出的题目,苏轼奋笔疾书,不一会就搞定了。这样的牛人真是古今罕见,文章写得好也就罢了,没想到应试也这么牛。

作为文学家,这个身份是苏轼青史留名的关键,他不仅文章写得好,更是开创了词的时代,他让词完成了从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娱乐消遣,到占据大雅之堂文题创作的转变,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带领宋代的文人骚客走进了词的新时代。

另类才女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的老爸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知名作家、政界名流,官至提刑典狱、礼部员外郎。她妈妈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继母是侍郎王圭的女儿。李格非36岁才得一女,而李清照幼年丧母,得到老爸的无限溺爱,时不时跟着老爸出入一些社交party,认识了一群文艺大咖。这么多笔墨介绍李清照的家庭,就是强调两点:1.基因,2.从小的教育环境。在这样自由开放的氛围下,李清照显然不会走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路线。

李清照自小便被封为才女,诗文和词无一不精通的她带着自己的傲气和骄矜,写了一篇《词论》,从南唐的李璟李煜冯延巳,到前辈柳永张先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挨个儿批评了个遍,说自己的词是“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这种不拘于流俗的非主流少女思想使得她在文学史上更加另类而区别于其他人。

她还写过《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和批判精神,让李清照不断地超越同时代的人,也不断超越自己。

李清照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赌。她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打马图经》,来讴歌赌博这件事的美好。一上来就直抒胸臆:“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赤裸裸的炫耀——我天生就爱赌博,只要一上赌桌就没日没夜地陷进去了,吃饭睡觉都忘光。而且,我从来都没输过。其实我也不想总赢啊,但银子就是要哗啦哗啦往我钱包里跑,挡都挡不住Ⅱ阿。

赌一辈子都没输过的人,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赌神吗?有件事李清照特别不懂:为什么你们赌博就不能像我这样精通呢?其实赌博很简单的,找到抢占先机的办法,专心投入就好了呀,“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她自己也交代,“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哪怕国家要亡了,自己还在逃难,颠沛流离中赌具也弄丢了,很少机会上赌桌了,但是从来没有把赌博这件事忘记过!

既然是赌神,必须要显示出专业素养来。李清照又在文中大谈各种流行赌博形式之差异,赌球、掷骰子、斗鸡、斗蛐蛐之类,有的太庸俗,有的没技术含量,象棋和围棋不错,但只有两个人可以玩,不刺激。只有“打马”最爽,我最喜欢,可以跟姐妹淘玩。据说,打马是一种五人玩的棋类游戏,规则复杂,又有人考证,打马就是打麻将。“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李清照提醒后辈们,命辞打马这种游戏,是我易安居士发明的!

那些以为李清照除了写词就是在家弹琴绣花陶冶情操的同学,听了这些别忙着幻灭。在宋朝,赌博是一种时尚,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惊慌失措中都没忘了带上象棋。当时还有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跟道士陈抟赌博,输掉了整座华山。

诗酒不分家,酒也是李清照的最爱之一。她一共写了58首词,其中28首都提到酒,对喝酒这件事,她向来高调。《如梦令》不是写了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和姐妹淘去春游,喝高了,连怎么回家都忘啦。“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管它时间有多晚,喝high为止。有时候喝太多,妆都懒得卸,“夜来沉醉卸妆迟”。

这就是李清照,天真烂漫,自信优雅,就像一朵蔷薇,在北宋这辆滚滚驶过的历史马车旁自顾自地美丽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辛弃疾李清照杜甫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登高
点绛唇
如梦令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作词限酒
绝句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