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精讲艺术
2018-02-24华英桂
华英桂
[摘要]所谓精讲,就是选择经过提炼整合后的知识内容加以解释、说明。精讲的目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需要指出的是,精讲之“精”,并非仅指“精炼”,更含有“精彩”之意。文章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何时精讲、何处精讲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精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48-02
教师要坚信学生天生就是学习者、探究者。事实上,学生的确可以自主学会教材中80%的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捅破那张薄薄的窗户纸”。教师的讲要引导学生向知识高地冲锋,而不是代劳或揠苗助长式的灌输。倘若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不过是精彩了教师,黯淡了学生。所以,现代教学,提倡教师要“精讲”。但是,精讲又绝不是简单的缩讲或不讲,精讲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更要突出有效教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要有教师的精彩“表演”,更要有学生的精彩表现。
一、何处精讲
1.在教材中的重点处精讲
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做好在此处精讲的准备,比如围绕该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围绕该知识点展开精讲。还有在教学最后的归纳小结环节,也需要对该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帮助学生领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义与精髓。
2.在教材中的难点处精讲
在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为什么要用半透明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直观演示了“水澆不灭的火”这个小魔术,利用富有冲击力的标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然后经过演示、讲解,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与此同时还为本节课的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准备,这样,学生做起探究实验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的精讲,既体现了教师的精彩“表演”,更发挥了学生的精彩表现,真可谓一石三鸟。
3.在教材中的关键点处精讲
在区分串、并联电路时,教师一定要通过精讲将区分串、并联电路的关键点——“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叉点及会合点”给学生讲清楚。又比如在判断电路是否短路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点:“电流在分支路时,总是往电阻特别小的支路走”。像这样的一些关键点,如果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很难抓住或理解,教师在此处的精讲,就像是给黑夜里的舵手点亮了指引方向的明灯。
二、何时精讲
1.讲在教学中遇到启而不发的时候
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突破或理解某些知识点。但有的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还是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教师就应吹响学生的“集结号”,让学生从前沿阵地上撤下来。这时教师不但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地讲,要讲得精彩,让你的讲在学生的期待中大放光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时,其实就是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c=Q/m△t,教材中给出了两种比较方法:
(1)m和△t相同时,比Q,Q越大,吸热本领越强。
(2)在m和Q相同时,比△t,△t越大,吸热本领越弱。
对于“为什么不能在Q和△t相同时,比较m?笔者在教学中想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但不论怎样启发,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只好从头一步一步地讲解。当学生完全理解了这一问题时才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
2.讲在学生知识的“空白”处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启用了新版教材,像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但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前面章节的问题需要后面章节的知识,甚至高中的知识抑或数学方面的但学生目前还没学习的知识。此时遇到了限于学生的知识和阅历还不知道,而现在又必须立刻知道的知识,教师即刻讲才是正道。我们姑且称这种情况为“补白”,填补空白之意。而对课堂上要补些什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情给予充分的估计和准备。这正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要求所在。
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两灯均不亮。他用电压表分别测a、c和a、b间的电压,发现两次电压表示数均为6 V,由此判定灯____(填“L1”或“L2”)开路,用电压表测b、c两点间的电压为____V。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L1开路,0V。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肯定会这样思考:当L1开路时,电压表和L2串联,如图2,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了冲突,因为我们知道,用电压表测电压时,要和待测用电器并联。此时要想使学生彻底明白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就需要教师“补白”电压表的内阻、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等知识。
3.讲在思维无法触及的知识“纵深处”和知识“拓展处”
“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全方位、全视角洞悉知识的结构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学生走在“山腰处”是不能从全局把握知识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思维无法触及的知识“纵深处”和知识“拓展处”时,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应该“横刀立马”,掌控全局。这样的教学才不是消灭问题的教学,而是有“滋味”的教学。在学习完《光的折射》后可以插入一个小版块“科技与生活”,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反光膜”,将光的折射引向纵深,从而激发学生向科学进军的原动力。同样在学习完《光的折射》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当折射角达到90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从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这样就将光的反射进行了拓展,进而向学生讲解光导纤维的原理及华裔科学家、人称“光纤之父”的高琨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讲在模棱两可的“朦胧处”
学生学到对知识不敢较真、模棱两可的“朦胧处”时,教师就要讲,一直讲到学生对知识“通透”“澄明”为止。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遇到该类问题时“明辨是非”、“擦亮眼睛”、不再“迷失”方向。在学习《焦耳定律》时,对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电热。问题是学生对什么是“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不理解,教材中也没有提及,学生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肯定是模棱两可的,这时教师就该精讲,详细讲解两者的定义,还应该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总之,精讲涵盖了教学要素中讲、练、思、评、考、悟等各个方面。精讲重在揭示规律,贵在引领方向,传授方法,难在适合学生,只有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精思,在教学研究中精进,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精讲。精讲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追求,还是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