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州
2018-02-24潘兴扬周淼葭
潘兴扬+周淼葭
“金孔雀”羽翼渐丰
2017年11月27日,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和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共同开设的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研讨班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地考察,当地自然与文化交融并重的“大旅游”发展格局给研讨班一行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全程参与调研。
时值西双版纳州的旱季,日光倾城,高大挺俊的热带植物、斑斓别致的民族风情、庄严神圣的宗教建筑无一不彰显着这里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西双版纳,像一只羽翼铺展的金孔雀,正仪态袅娜地翩翩起舞。
旅游产品开发与保护“大升级”
棕榈树的阴影映在宽敞的栈道上,潺潺的原始溪流伴着蛙鸣,数公里长的索道切割着似无边际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游客可以有幸目睹亚洲象自在生活的场景。
西双版纳的野象谷,是中国唯一的亚洲象生态综合保护地,被誉为中国在动物保护与发展利用方面成绩最为优秀的景区。作為一家以“打造国际一流动物保护地”和“建设以动物保护及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及国际生态旅游区”为目标的生态型旅游景区,野象谷曾被先后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动物保护目的地”;2017年,野象谷更荣获中国旅游行业内最具有权威的最佳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奖。
记者了解到,野象谷专门设立了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对野象谷周边地区活动的野生亚洲象进行行为观测及行迹追踪,对象的生存环境、食物来源进行监测,为生存环境科研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武胜告诉记者,野象谷景区是亚洲象国家公园的核心景区,我们以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和高空封闭环线游道为依托,完善保护理念的产品体现,打造国际性动物保护地国家公园品牌,从而保证了这一世界级旅游资源的价值。
据悉,野象谷所属的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还控股了原始森林公园、勐景来等版纳核心景区,并合作经营热带花卉园、大益庄园、傣族园、曼听公园等,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掌控核心景区资源最多、产业链比较完整、经营规模较大的国有旅游企业。“我们将努力提升景区品质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行业引领,全力推动版纳旅游产业综合发展!”
记者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了解到,近年来,该州坚持把旅游产品升级作为打造西双版纳旅游升级版的核心,实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促进旅游产品大升级。
在近几年的旅游投资热潮中,万达、雅居乐、中国平安、中林集团、首创集团、港中旅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万达国际度假区、世纪金源、告庄西双景等10余个旅游大项目相继建成;万达主题乐园、傣秀剧院等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新产品隆重登场;安纳塔拉、喜来登、洲际、悦榕庄等一批国际著名酒店先后落成;著名的植物园、野象谷、望天树等一批景点景区不断提升改造,以及各具时尚特色的酒吧街、购物街、美食街的精彩亮相,傣乡旅游基础设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避寒旅居、康体健身、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体系逐步展现在世界游客面前。
目前,西双版纳全州创建有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5家A级旅游景区、29家星级饭店特色品牌酒店,接待床位超过10万个,旅行社50余家,星级导游983名,旅游客栈、购物、客运、餐饮、温泉等旅游要素一应俱全。
旅游业遍布全州城乡各地,已然成为扶贫、固边、富民、强州的优势产业。
旅游业态与文化、社会“大融合”
景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站在城市中心向城郊望去,远山上熠熠生辉的鎏金佛像,便是勐泐大佛寺的所在。
据了解,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而“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
景区占地面积65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两亿元人民币。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景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巧妙融入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色彩。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尽收眼底。
景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中心,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大佛寺在西双版纳有着深厚的“地缘”。
“西双版纳”的名称缘自傣语,意为十二个行政区域,指代了南北朝时期当地的十二个傣族部落。如今,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众多,傣族人口有30余万,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当地的第一大民族。而大佛寺代表的南传佛教,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有着极深厚的影响,印证了西双版纳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而除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外,西双版纳优秀的茶文化、贝叶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也都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新内涵——通过多年发展,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傣秀、勐巴拉娜西、澜沧江·湄公河篝火晚会、水舞源等一批高水准、高规格的旅游演艺产品赢得了广泛赞誉,年观众超200万人次,实现产值上亿元;普洱茶、红木、玉石、金银器等成为具有傣乡特色、深受八方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2013年以来,古茶山游客每年超过100万人次,红木、玉石等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增加值年增长50%以上,2015年实现增加值13亿元。
此外,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实现了与城镇的融合发展,推进了城镇建设的特色化、精细化。亮化美化、引水入城、特色民族文化街区等一系列工程,“热、傣、水、边”特色浓郁的森林城市吸引着大量居民与游客流连其间。
而在旅游与新农村的融合中,西双版纳打造了勐景来、曼春满、曼掌等一批旅游特色村,观农家景、赏农家俗、吃农家饭、体验田园生活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风尚。全州乡村旅游游客每年超过250万人次。
“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格局正在步步实现。
边境资源利用的“大合作”
在不断挖掘当地优秀的旅游资源外,西双版纳也发挥着边境优势,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实现突破性发展。
近年来,西双版纳紧抓国务院批准设立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机遇,加快推进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不断提升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水平,中、老、缅、泰“金四角旅游圈”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在交通上,西双版纳通向国内外的大交通和州内各旅游景区道路条件不断改善,已开通的国内外(地区)航线达32条,通航城市23个,西双版纳国际机场进出港年吞吐旅客突破400万人次。
在建立健全“四国八方”合作机制上,西双版纳积极与老挝、缅甸、泰国旅游部门开展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双边旅游产品。目前全州有边境旅游线路6条、边境旅游旅行社9家。
自2013年12月恢复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以来,西双版纳结合区位优势,积极开展跨境旅游合作,边境旅游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16年,共审验办理边境旅游团队4199个,游客23522人,同比均有两位数增长;2017年1-9月共审核办理边境旅游团队6774个,游客58130人,同比增加100%以上,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到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每年都保持在70万人次以上,跨境旅游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
据悉,“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将围绕加快旅游消费增长的核心,以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最终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州。
通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建设、景区提升改造、特色旅游小镇项目建设、庄园经济建设及特色村寨建设和加强境外合作,到2020年,西双版纳预计可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40亿元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员1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员50万人以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