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
2018-02-24赵滢婕
赵滢婕
(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初级中学,甘肃 古浪)
阅读本身就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为关键的一个渠道,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让学生思维方式、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阅读课堂,兴趣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具有较为良好的兴趣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为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设疑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因为初中生还处在思维发展阶段,对于问题有着较为显著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巧妙设疑就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上,进而能够最大限度上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1]。例如,在进行朱自清《春》这一文章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参与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首关于“春”的歌曲,然后再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歌唱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要你们描写春天的话会怎样描写?不如和我一块来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的吧?通过这一层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路能够集中在语文阅读课堂之上,这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就能为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创新,使用语篇教学法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篇章可以说是文章内在逻辑相关性结构系统,如果只是语句的连贯是不能形成篇章的,因为连贯性只能说语句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却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单个语言点从整个篇章中剥离出来,学生对于文章理解也就会支离破碎,进而很难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感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积极使用语篇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通过这一方式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进而能够真正构建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句、整段进行阅读,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对全篇文章有一个较为正确的理解,以此来让学生懂得文章大概,之后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单个语言点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方式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3]。
三、课外阅读,实现阅读延伸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局限于语文阅读教材或者是课堂是不够的。所以说,在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于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有计划、有目的性为学生安排设计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如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好物,像是四大名著、国学、散文等多种题材的课外读物,在完成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读物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然后在下一堂课上学生发表自己独立阅读的看法和想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开展课外读物鉴赏教学,通过这一方式来活跃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之中,进而也就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以及语文水平,真正构建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构建出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巧妙设疑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然后做好引导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之后通过阅读创新以及课题拓展等教学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