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8-02-24张玉梅
张玉梅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青海)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又非常严谨的学科,它既不像语文那般,拥有精彩故事的“外衣”装点,又不像英语那般,隔着异域风情俏丽的“面纱”,在学生看来,它不仅看起来呆板、固执、索然无味,学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在大多数的学生眼中数学都是不讨喜的存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数学“改观”,或剥离它严肃的“神情”,或装饰以平易近人的“面容”,让学生兴致勃勃去接触、去学习、去探寻,提升学习的质量。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且还原了数学原型,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和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同时,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分析
1.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的学习动机都抵不过爱好。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活动,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废寝忘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少,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正因为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于事物的研究总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长期的行为习惯会导致学生虽好奇,却浮躁,这样的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引入,既为学生提供了喜闻乐见的、熟悉的学习素材,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改善着生活。不仅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而且还让生活数学化、精致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欲望和学习兴趣。
2.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探究意识作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培养目标。为何说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呢?因为数学与生活的整合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当他们再一次碰到生活难题时,就会首先想要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建立自信,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总是在学习中将两者分离开,导致知识只是知识,只能应对考试,却不能转化成为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数学中的生活态度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数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引入其他的内容,如农业科技、水利工程、生物航天等,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广泛用途,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化教学的宏观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上教学案例的示范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必要的改编,创设更加适合学生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生活化数学的具体意识。
2.加强联系,让知识改变生活
数学是百科之父,它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不仅各科的教学都会有所涉及,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但就小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而言,除了生活中的算术、加减乘除之外,很少会在其他的问题上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日常的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受到一些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做好范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这样一来,才能让数学知识真正走进生活,变得具体、生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3.优化布置,让作业升华生活
作业不仅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学生复习、巩固、提高、升华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充分探究作业的开展形式,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降低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作业中的情境与生活情境进行比较和结合,从而建立内在联系,更高效地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