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工匠的教育与实践
2018-02-24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背后隐含的是对知识的专注,对专业及技艺的完美追求。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以一种“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的态度,对抗日渐灼热的浮躁之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赵州桥、苏州园林、丝绸、景泰蓝、青花瓷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粹,而他们的创造者,就是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工匠,“工匠精神”就是他们的职业精神。
一、打造时代需要的“工匠”,赋予他们“精神”的内涵
当今社会,技术类院校作为培养工匠的摇篮,应该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的提倡并落实匠人精神的理念。工匠精神应该是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
在本人职业生涯当中,一直积极探索并把“工匠精神”的实质意义渗透进教学过程当中。
1.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实操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提前认知社会,为自己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修养。
2.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由于将课堂与实训室有效结合,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夯实理论上的各知识要点。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照明线路的安装》这一课题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也不是将理论和实习简单地堆砌。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其次是一体化教学教案应该以时间安排要尽可能详细,以提高时间利用率。而且教学过程组织要严密但又要灵活安排,比如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获取信息、操作训练、巡回指导、规范纠正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服务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特点。最后还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教师从主导到引导服务的转变,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中国正在走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希望以制造业强国战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与此相伴相生的,将有大量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是墨守成规急功近利,而是将技能持续改善和不断创新作为永恒的定律。工匠,本就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工匠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创新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二、实践“工匠精神”,少一点金钱至上,多一点人文关怀
就当前我国的企业大环境方面,部分企业盲目的强调劳动者所创造的利润,结果造成了企业发展流程化、管理系统化模式化,而没有个性化和人性化。从长久发展角度来看,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和企业发展创新的长久机制。所以每一个企业得确立好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保证良性发展的同时,把工匠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树立标兵典范,培养员工,为他们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实践“工匠精神”,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路,除在学校里利用设备进行校内实训外,学校与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给同学们提供了实习基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机会。3D打印作为新兴技术,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必不可少,在全社会普及并推广,我院顺应趋势引入3D打印新技术,并与“三迪时空”等单位达成用人合作协议。为了使学生在进入企业时能够得心应手,我校采用一体化课堂教学,培养形式灵活多样,结合企业的实训设备,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有企业专家到校亲自传道授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对于职业院校的“小工匠”们而言,就业是他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工作可以让“小工匠”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然而面对各种不同的岗位,毕业生也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在技术技能探索道路上精益求精。
例如校08级机电二班班的王竟志同学,入学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期间对本专业知识兴趣浓厚、成绩优良。毕业后在烟台LG公司工作期间,发现自己焊接的电路板有时会出现打火现象。他第一时间和我进行了沟通和询问。我针对问题耐心的进行了解答:可能是脱焊导致接触不良产生打火,电路板被烧焦碳化的问题,主要发生在电压较高的区域。电路板原本是不导电的,但电路因接触不良或其他原因产生打火后,火花会将电路板烧焦碳化。碳化物在高电压下可以导电,从而使高电压幅度不够,最后造成故障。在该学生明白原因之后,最终解决了问题。
三、提高工匠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
匠人精神,是社会发展创新的正能量。今天大家重谈匠人精神,和过往手工业层面的工匠精神有一定差异;今天大家对工匠精神重燃热情,除了民众已经从对从无到有的追求、对规模的追求,蜕变为对品质的向往,也跟我们整个社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要让更多工匠中的大师涌现,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讲奉献、不问收获。要求他们无私,甚至牺牲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健康。在如今这个时代,给予技术技能人才应有的尊重和体面、合理的制度、良好的舆论环境,真的非常重要。
工匠精神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长久以来,正式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工匠们的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让工匠们的发展之路充满荆棘。所以我们相信,在这个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并不落伍。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一种需要,它让中华文明走得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