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4孙妍
孙 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美术学校,江苏 泰州)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思想中的弊端,将学生看作教学主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为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参与欲望被调动起来,极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探究式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不断进取,获取到更加全面多元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完善和提升,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数学的兴趣。
2.完整性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需要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本课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在寻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向与目标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保障整个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始有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在探究中锻炼和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性
该特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居于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带领与辅助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1]。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1.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质疑探索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进行训练。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也是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优势之一。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依然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进行大胆假设、猜想,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对于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引导时应区别对待,有些学校在自主探究中会“迷路”,偏离正确方向,这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多方面分析后,往往会走向正轨,并且拥有更大的收获。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20次后,估计它的最终厚度。在学生操作中发现,纸张越折越厚根本折不到20次,也就放弃了量最终厚度的想法,开始认真思考和猜想。有些学生觉得是5cm,有些学生认为是15cm,还有些学生认为是60cm,都与最终答案有所偏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不一会便得出了最终的正确答案,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奥妙,同时教师也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2.设置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点燃学习热情。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设置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情境,这样学生才会有带入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寻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借助特定情境进行引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期,周期在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如大家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反复便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周期;花开花落为一个周期;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周期;然后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函数周期,并对两种函数的画法进行分析。对于定义域内任一x来说,使f(x)=(x+T)恒成立,则f(x)便可称为周期函数,T便属于该函数的一个周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x是否具有单一属性,如何计算x等等,如此循序渐进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探索思路,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周期性”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知欲望[2]。
3.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变式通常能够起到桥梁作用,使学生的拓展思维被有效激发,增强学生面对新问题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例如,已知 x、y≥0,x+y=1,求 x2+y2的取值范围。在对此类题型进行解答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出发进行解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给出以下解答方法:
(1)函数思想下的解法
x2+y2=x2+由于x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从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当x的数值为1时,取最小值1;2
2当x值为0或者1时,取最大值1。
(2)三角换元思想下的解法
假设x=cos2θ,y=sin2θ,其中θ的取值范围为0到之间,则因此,最小值为最大值为1。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充足的思维拓展空间,对其主体性加以强化,以此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目标。